摩根大通(J.P. Morgan)报告指出,人工智能行业需实现6500亿美元年收入,才能让企业在2030年前获得10%的投资回报。分析师马克斯·温巴赫(Max Weinbach)在社交媒体平台X分享该报告时称,这相当于每位iPhone用户每月额外支付34.72美元,或每位Netflix订阅用户每月贡献180美元。

尽管目标看似可达,但需考虑全球约15亿活跃iPhone用户与超3亿Netflix付费用户的基数。虽然预估金额将分散至个人、企业及政府用户,付费群体规模依然庞大——尤其当前许多消费者对AI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实用性仍持怀疑态度。
报告警示人工智能增长不会一帆风顺,可能重蹈电信行业初期建设光纤基础设施的覆辙。“发展之路绝非持续攀升”,报告中强调,“我们最大的担忧是重现电信与光纤建设的经历,即收入增长未能达到支撑持续投资的速度。”尽管OpenAI据称已实现200亿美元年化收入,Anthropic计划在2026年达成260亿美元营收,但这些仅是单一企业的报告或目标,尚未转化为净利润。
报告还指出,意外技术突破可能导致产能过剩。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在与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的播客对谈中曾提及这一风险。若计算资源供过于求,耗资数十亿美元建造的AI数据中心或将面临闲置困境。
虽然报告未直接提及常被讨论的AI泡沫,但众多专家已敲响警钟。例如前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指出,企业尚未从AI中获得实质性收益,而现有服务提供商行业已受到冲击。若AI泡沫破裂,即使与AI技术无直接关联的企业也会受波及,近20万亿美元市值将面临蒸发风险。
不过摩根大通报告并未完全悲观,其中提及:“无论如何,即使一切顺利,鉴于投入资本规模及AI生态部分领域的赢家通吃特性,仍将出现(持续)辉煌的胜者,也可能诞生同样惨痛的败局。”这意味着即便AI泡沫不破裂,当今AI领域的部分巨头仍可能遭遇重大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