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当下网络流行语来说,我算是个“半老不老”的人。与我年轻时代相比,如今的计算机环境已发生巨变,许多二十年前行之有效的安全建议如今已不再完全适用。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恶意软件窃取信息的问题正再度成为常态。
信息窃取类恶意软件会堂而皇之地盗取敏感信息。它们伪装成合法软件,当用户正常操作时,这些应用或浏览器扩展就会记录密码、个人资料等账户接管所需的关键信息。与多数网站数据泄露不同,这类窃取数据始终以未加密形式直达攻击者,可被立即利用。
感染途径揭秘
在互联网石器时代,只要购买正版软件就能规避风险。这条准则至今依然有效——破解版应用程序仍是信息窃取软件入侵电脑的主要渠道之一。
但如今,这类恶意软件也可能潜伏在看似无害的免费软件中,例如提供天气预报或配色方案的浏览器扩展。甚至正规软件也可能沦陷:开发者可能被黑客入侵,或将软件转卖给恶意分子。攻击者往代码中注入恶意程序后,就能向用户推送带毒更新。2025年以来,这类事件不仅发生在浏览器扩展领域,Steam平台游戏也多次遭遇类似情况。
双重防御策略
最简易的建议是谨慎下载,但在攻击手段多元化的当下,这远不够周全。我采取双管齐下的防护方案:
首要原则:智慧甄别软件
核查开发者背景
统计下载量级
追溯推荐来源
分析用户评价
查证专业媒体与专家推荐
观察论坛及Reddit讨论热度
查阅反馈时,应侧重那些基于真实使用体验的详实评价,并综合各方渠道的评论数据。
值得庆幸的是,在2025年的今天,用户无需安装专业软件也能完成常规任务。例如Photopea、Canva等在线工具足以替代Photoshop。若必需特定软件,可寻求折扣渠道——学生群体更能享受诸多福利,包括Adobe Express Premium半年免费订阅与Microsoft 365一年授权。
次要原则:定期清理系统
坚持定期卸载闲置应用。已移除的正版软件自然无法构成威胁。对于可能重玩或下载耗时的游戏,我会将文件备份至移动硬盘(同时妥善保存游戏进度存档)。
这些措施虽不能完全杜绝信息窃取软件入侵,但能显著降低风险。杀毒软件虽能有效拦截恶意程序,但并非万无一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