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在初次遭遇强风后就彻底翻面的0.5美元雨伞算不上实惠。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加密货币领域——单位价格低廉并不等同于估值偏低。

Cover Image

秉承这一思路,狗狗币当前价格接近0.16美元,在网络上充斥着其可能飙升至1美元的讨论声中,这个价格对许多投资者颇具诱惑力。但这枚代币是否真正值得买入?让我们通过分析该资产如何创造并维持长期价值来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进行简要测算:从0.16美元涨破1美元需要约六倍的涨幅。这在市场情绪狂热失控时或许可能实现,但单纯的价格跃升既不能解决狗狗币的核心问题,也无助于判断其是否值得长期持有。

在这方面,代币的供应机制是首要分析要素。狗狗币没有供应上限,其协议每日新增约1440万枚代币,年均增发量达50亿枚。当前流通量为1516亿枚,这意味着年化供应增长对持有者影响显著,尽管在单一年度内未必对价格造成毁灭性打击。

但这种模式确实意味着,除非有机需求增速持续超越发行速度,否则持有者将不断面临权益稀释。究竟何种可持续的价值引擎能长期支撑这种增长?

狗狗币显然缺乏这样的引擎。它没有代币销毁机制来减少流通供应,这导致持有时间越长,权益稀释越严重,唯一的解套希望寄托于市场偶尔在投机狂热时期将币价推上云霄。

实用性是实现资产从情绪关注向价值积累转化的桥梁。作为meme代币,狗狗币原生不支持智能合约,这正是去中心化金融、链上借贷、资产代币化及多数非支付应用场景主要在其他公链实现的原因。不过,通过添加第二层网络或许能弥补这一缺陷。要使该代币具备投资价值,此类升级必须引入缺失的可编程性,并以吸引开发者、资产和用户的方式落地。

目前该方向已有部分探索性提案:有团队尝试将加密货币桥接至L2框架,亦有方案提出利用密码学证明为智能合约可编程性铺路。这些探索虽具创新性,但仍处于早期阶段——目前仅停留在提案讨论层面——远未形成完整的狗狗币价值创造飞轮,且最终能否实现仍是未知数。实践中,投资者应将其视为需要持续观察的潜在可能,而非投资决策的基础依据。

因此结论十分明确:无论价格是低于1美元、处于0.16美元或是其他任何位置,狗狗币都不值得买入——至少对于以供应纪律、清晰实用性和可信价值累积路线图为择标标准的投资者而言如此。更关键的是,协议的无限制增发意味着举证责任完全落在需求端。除非开发出获广泛采纳的官方L2网络,真正实现智能合约功能、激发开发者生态活跃度并建立抵消稀释的机制,否则讨论前提不会改变。但在这些成为现实之前,保持观望才是明智之举。


文章标签: #狗狗币 #加密货币 #投资分析 #供应机制 #价值评估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