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地方政府已开始向包括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内的科技企业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电力优惠与补贴政策。这些旨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措施,实则为了进一步限制英伟达等外国人工智能芯片的使用,同时扶持本土芯片与AI处理器的研发制造。

Cover Image

过去一年间,中美在高端硬件领域持续博弈,焦点集中在英伟达GPU的获取渠道。随着关税政策反复变动、贸易出口管制实施以及稀土资源获取受限的威胁,中国正加速推进自主AI硬件研发,涵盖推理专用GPU、ASIC芯片乃至AI训练芯片领域。为推广国产芯片应用,中国政府已实质禁止科技企业使用英伟达GPU,转而推动其采用国内替代方案。

然而核心问题在于:英伟达GPU之所以占据统治地位,源于其远超华为、寒武纪等竞争对手的卓越运算速度与能效表现。特别是在每瓦效能指标上,中国替代产品落后数个世代——这或许与阿斯麦最新极紫外光刻设备对华出口限制有关。这意味着本土研发的芯片将长期落后于国际水平,但华为等企业仍在持续投入与英伟达的竞争。

为提升算力性能,华为等企业正通过集群化部署高功耗芯片组来弥补技术差距,但这种方式导致能效下降,继而引发能源成本激增。不断攀升的电力开支已引发中国科技行业不满,因此政府计划通过能源补贴缓和矛盾。在甘肃、贵州、内蒙古等数据中心密集区域,地方政府已推出大幅电价优惠,部分案例中电费降幅高达50%

值得关注的是,该补贴政策明确将使用英伟达等外国厂商GPU与芯片的数据中心排除在外。这项设计既符合中央政策导向,又帮助地方政府在数据中心项目招商竞争中获取优势。

这些补贴资金来源于规模达500亿美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该基金旨在对标美国政策,强化中国芯片设计与制造产业,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底层支撑。预计今年中国政府相关产业投资总额将接近1000亿美元

与此同时,太平洋彼岸的OpenAI、英伟达、甲骨文和CoreWeave等美国企业正集体投入数千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大规模扩建数据中心并形成硬件软件采购闭环。尽管高盛预测中国科技企业2026年在数据中心领域的投资额约为700亿美元,但仍在持续追赶。

即便美国投入规模更大,能源供给可能成为关键制约因素。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透露公司储备了大量闲置GPU与AI芯片,因电力供应不足无法启用。埃隆·马斯克的xAI公司正在批量采购燃气轮机,甚至尝试整厂引进发电设备。显然,AI数据中心的爆发式建设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能源供应紧张。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或是解决方案之一,但远水难解近渴。

尽管全球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电力短缺困境仍将延续。中国表现尤为突出——其2025年上半年新增光伏装机量已超越美国历史总量。在核能与水电领域的领先优势,可能使中国在算力性能之外,获得更关键的能源战略优势。


文章标签: #人工智能 #能源竞争 #芯片产业 #电力补贴 #数据中心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