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近日宣布正探索将AI数据中心部署至地球轨道的构想,以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供电。据谷歌研究院透露,“捕日者计划”(Project Suncatcher)旨在构建由太阳能卫星组成的星座网络,这些卫星将搭载谷歌张量处理器并通过光学通信相互连接。该方案可使企业无需建设地面大型基础设施,就能运行高能耗的数据中心。

目前电力供应已成为AI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之一——像微软这样的企业因电力不足而积压了大量GPU库存。这种情况同时引发全美各地电费上涨,加重了居民负担。科技公司正投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喷气发动机等替代技术以满足未来用电需求,而当前的电力供应挑战正在快速改变电网结构。
太阳能虽是数据中心的清洁能源选择,但存在占地面积大、受昼夜循环和大气条件制约的局限。谷歌提出将卫星部署在晨昏太阳同步低地球轨道(即卫星沿晨昏线绕地球运行),可实现近100%时间持续接收日照。这种轨道配置能使发电量达到地面太阳能电池板的八倍,使太空AI数据中心具备更强扩展性。
尽管初步研究已验证该概念的可行性,谷歌坦言仍面临重大工程技术挑战:需开发支持海量数据传输的星间无线链路、实现紧凑卫星星座的协同控制与碰撞规避、确保太空环境中半导体元件的抗辐射性能,并控制整套设施的空间部署成本。该公司计划于2027年发射两颗原型卫星,对系统进行实测并验证其机器学习应用潜力。
太空部署AI数据中心虽有助于缓解对地球电力系统的压力,但也会衍生新问题:包括增加近地轨道太空垃圾数量,可能干扰地面天文观测等。不过该项目仍处于早期阶段,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在正式部署低轨道卫星星座前,尚有充足时间完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