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被公认为好莱坞最杰出的导演之一,更是一位出色的编剧——职业生涯中获得七项奥斯卡提名,其中两座小金人皆来自编剧奖项——但令人震惊的是,这位电影大师竟参与创作了《周六夜现场》系列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电影之一。

在《落水狗》(Reservoir Dogs)问世后、《低俗小说》(Pulp Fiction)爆红前,塔伦蒂诺曾为他公开表示钟爱的某个小品改编电影进行剧本修改。这部名为《帕特同志》(It's Pat)的影片最终遭遇惨败,烂番茄新鲜度竟达0%。
除了执导作品外,塔伦蒂诺还参与过多部影片的编剧工作。他曾为托尼·斯科特(Tony Scott)执导的《赤色风暴》(Crimson Tide)进行未署名的剧本修改,片中众多流行文化梗均出自其手。此外他还创作了《真实浪漫》(True Romance)与《杀出个黎明》(From Dusk till Dawn)的剧本。而《帕特同志》正是他职业生涯中另一个不愿提及的污点。
该片改编自茱莉亚·斯威尼(Julia Sweeney)在《周六夜现场》中塑造的经典形象——穿着格子衬衫、性别特征模糊的帕特。原小品笑点在于众人始终无法确定帕特的真实性别。1993年剧本经历多次修改后交到塔伦蒂诺手中,据《综艺》(Variety)当时报道,他特意为影片增加了跟踪狂执着追求帕特的情节线索。
最终亚当·伯恩斯坦(Adam Bernstein)执导的成片仅署名茱莉亚·斯威尼、吉姆·爱默生(Jim Emerson)与斯蒂芬·希伯特(Stephen Hibbert)为编剧,塔伦蒂诺的修改工作如同《赤色风暴》般未获署名——这或许反倒是幸事。这部耗资800万美元的影片仅收获60,822美元票房,福克斯公司对其毫无信心,仅在西雅图、斯波坎和休斯顿的33家影院点映,七个月后便转入家庭录像带市场。
影评人对该片展开猛烈抨击。《综艺》直斥其“毫无笑点”,《洛杉矶时报》虽认可影片核心立意,但批评“叙事手法极其拙劣”。即便强如昆汀·塔伦蒂诺也未能挽救《帕特同志》的颓势。
令人唏嘘的是,塔伦蒂诺对原小品怀有深厚情感。在1994年接受《花花公子》(Playboy)采访时他坦言:“性别模糊只是帕特魅力的冰山一角。这个角色最迷人的特质在于其令人发指的讨厌劲儿。”他虽不确定帕特性别,但坚持认为“应该是个女孩”,并援引帕特与客座主持哈维·凯特尔(Harvey Keitel)的吻戏佐证:“帕特的接吻方式完全就是女性特征”。
影片延续了小品对性别秘密的坚守,甚至安排帕特与同样性别成谜的克里斯(戴夫·弗利(Dave Foley)饰)步入婚姻。虽有暴露生殖器官的桥段设计,但观众始终无缘得见真容。
问题的核心或许正在于此。塔伦蒂诺钟爱帕特的“惹人厌”特质,但这本不应是电影或小品的主旨。这个故事真正要传递的是性别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坦然认同。
鉴于该片的惨淡表现(观众评分仅30%),昆汀·塔伦蒂诺始终回避纯喜剧领域也就不难理解。纵观其作品中的幽默元素,总是游走在危险边缘的黑色幽默,这种风格在犯罪题材中游刃有余,却难以支撑大众喜剧的框架。从《低俗小说》到《杀死比尔》(Kill Bill),从《八恶人》(The Hateful Eight)到《被解救的姜戈》(Django Unchained),那些犀利的幽默始终服务于缓解叙事张力,而非单纯逗乐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