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近日就英伟达在美国生产首块布莱克威尔(Blackwell)晶圆发表看法,对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努力表示欣慰。

这是基辛格罕见公开肯定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举措。纵观其过往对这家绿色阵营企业的评价,显然英伟达的发展路径与这位英特尔前掌门人对AI产业的预期存在分歧。在X平台的发文中,基辛格特别赞赏英伟达将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行动。他强调“在美国制造尖端产品”始终是其愿景,而英伟达此举正是迈向正确方向的重要一步。
值得关注的是,基辛格长期倡导美国本土制造,这正是其在英特尔代工部门推出“IDM 2.0”战略的初衷——旨在使这家美国芯片巨头在未来十年内成为行业领军者。在其任内,英特尔持续重注美国芯片产业,并成为拜登政府时期颁布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主要受益者。可以说,基辛格为“美国制造”叙事作出了显著贡献,其布局较当前科技巨头的本土化策略早数年之久。
尽管英伟达在亚利桑那州的布莱克威尔晶圆生产成就斐然,但仍存在制约因素。美国目前缺乏足够的OSAT(外包半导体组装与测试)服务能力,特别是先进封装设施,导致仍需依赖海外工厂完成芯片制造全流程。诚然,构建完善的产业链需历时数年甚至数十年,但关注晶圆制造之外的关键环节,才是实现完全自主的重要突破。
回溯基辛格任内的英特尔与英伟达竞争态势,这位掌门人曾将CUDA软件生态比作“护城河”。更重要的是,在其领导下,英特尔始终着力布局人工智能推理市场。基辛格多次质疑英伟达芯片在推理工作负载中的成本效益,这构成了双方的主要分歧。但值得肯定的是,英伟达推动制造业回归美国的举措正获得业界普遍认可,这无疑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