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的广泛采用,加之半导体工厂对电力需求的极度渴求,人们或许会认为中国台湾地区理应充斥着绿色能源。但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台湾地区似乎既缺乏支持晶圆厂扩张的电力容量,其能源结构也远非绿色主导。据《电子时报·亚洲》报道,面对前所未有的“电力围城”局面,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协会(TSIA)正敦促当局确保未来数年的电力供应充裕。该协会由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台积电(TSMC)主导,并发表声明要求中国台湾地区领导层解决电力稳定与可再生能源供应方面的“紧迫风险”。

报道进一步指出,晶圆厂客户对清洁能源使用的需求日益增长,并强调截至2024年,中国台湾地区晶圆厂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仅为14.1%,远未达到RE100共同倡议设定的目标——即2030年达到60%、2040年达到90%、2050年实现100%。台积电(TSMC)、环球晶圆(GlobalWafers)、华硕(Asus)、宏碁(Acer)、和硕(Pegatron)与富士康(Foxconn)均为RE100倡议成员。
《电子时报》同时援引行业预测指出,若中国台湾地区芯片制造厂在2030年实现首个60%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目标,意味着该行业将消耗中国台湾地区总发电量的35%至40%。若电力供应无法得到保障,芯片制造商及客户可能将产能转移至其他地区。
截至2024年,中国台湾地区整体能源结构中化石燃料占比仍超过83%——这一数字令人诧异,尤其是对比中国大陆在2025年前已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近40%且持续快速增长的成就。不过,这片土地狭小的地区确实面临巨大挑战:其有限的地理面积不利于大型太阳能与风电场建设。
《电子时报》评论称,太阳能发展滞后的困境源于土地纠纷与“地方协调失灵”,并指出即便加速推进,大多数项目也需四年才能开始供电,这对晶圆厂需求而言为时已晚,在太阳能电站建设已常态化的当下更显得不合时宜。此外,据称还存在政治与科学层面的阻力,例如对太阳能“污染”的担忧。
几乎所有工厂都需要清洁电力供应,多数配备在线备用发电机与大型不间断电源系统。但半导体工厂对电压波动与停电尤为敏感——这类事故可能导致整批昂贵晶圆报废,并威胁全球供应链。近年来多起事件(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时期)凸显了这一脆弱性。随着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展现出惊人的耗能需求,电力供应正迅速成为战略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