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是向Hyper及其母公司Targus致歉。我实在用不惯HyperSpace推出的TrackPad Pro独立触觉触控板,可能浪费了你们、Hyper以及我自己的时间。亲爱的读者,或许你会持不同看法。但我?真的无法忍受。

这款150美元( Kickstarter 早鸟价109美元)的触觉触控板让我认清了自己本质上是鼠标党,根本不需要它那些高级功能——比如深度按压点击和划分不同响应区域的“魔法区域”。这些功能对我毫无意义。
在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初见TrackPad Pro时,我欣赏其概念但质疑完成度——当时它根本无法正常使用。如今产品虽已完善,但这段体验让我意识到:这是专为输入设备发烧友和触控板极客设计的外设,而这两类人我都不是。
不过触觉触控板确实值得关注。简言之,触觉技术犹如触控板领域的OLED屏幕,是跨越式升级——整个表面都能实现点击反馈。苹果Mac和部分微软Surface设备都已搭载这类触控板,兼具实用性与未来感。不少人将Hyper这款产品与苹果妙控板相提并论,这个类比确实恰当。
平心而论,问题早有端倪。Hyper寄来评测样机时,我正带着笔记本和鼠标开启为期两周的差旅。为何我是鼠标党?作为左撇子,我坚持使用多年前购买的左手版雷蛇炼狱蝰蛇鼠标。左撇子在生活中不得不做出各种妥协,比如学习用右手使用剪刀,无奈接受电脑键盘WASD键位不适合左手操作(我更倾向使用小键盘区替代)。因此我虽用左手持握鼠标,却养成用中指点击左键的反常习惯——这都是右撇子主导世界造成的创伤。
正因如此,触控板总会让我混乱:到底该点击哪个角落实现右键功能?(左下角)虽然Windows支持双指轻击实现右键,但Hyper触控板却不支持。
这并非全是我的问题。客观来说,Hyper的配置体验确实欠佳。设备本体其实不错:98×160毫米的金属光滑表面,厚度约12.7毫米,通过编织USB-C线缆连接电脑,240Hz回报率带来丝滑流畅的操控感。
但要启用全部功能,必须安装Hydra Connect应用:首先强制要求注册账号密码,令人怀疑背后有数据收集;其次立即弹出营销邮件订阅请求;再次,功能引导窗口小得无法完整显示说明文字,显得极不专业;最后竟将整个标签页留给标注“即将推出”的功能。
在这个漫威电影普及的时代,难道真有人认为用“九头蛇”命名软件会带来好感?尤其在被要求接收垃圾邮件之后?平心而论,Hydra软件确实功能详尽:可以自定义触控板分区映射特定操作,但我屡次误触导致电脑锁定的分区;能为Photoshop等软件配置专用手势。有趣的是,虽然触控板面积足以充当绘图板,但该功能似乎未开放。
坦白说,我尝试过测试TrackPad Pro,但初体验就产生排斥,使用时间未超过数小时。为示公正,建议参考同行Wired对这款产品更客观的评测。
TrackPad Pro确实有项独特功能“深度点击”:轻触、普通按压、重压分别触发不同指令。但压力感应即使在最佳状态也不稳定,实在不应将指令绑定在模糊的压力层级上(我曾成功配置过深度点击,随后却在Hydra软件迷宫中永久丢失了该设置)。
总之,如果你热衷精细定制触控板功能,预计2026年初正式发货的这款产品或许适合你。若早知自己完全用不上,我会婉拒评测邀请。但这段经历让我认清:虽然触觉触控板可能是未来笔记本输入的发展方向,但Hyper这款专业外设确实与我的需求格格不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