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其尺寸仅为300×300纳米,比现有方案小数倍。据《科技日报》报道,若将这项技术放大并应用于标准显示屏,可制造出仅1毫米宽的1080p屏幕。

Cover Image

在寻求为增强现实头显和智能眼镜提供更轻、更精细、更明亮显示方案的过程中,截至2025年最紧凑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当属微缩OLED。这些元件的单个尺寸仅5×5微米,与驱动现代高端电视的迷你LED相比已极为微小。但这项来自德国大学的纳米级OLED技术还要再缩小十倍以上。

“通过采用既能向有机发光二极管注入电流,又能同步放大并发射生成光线的金属接触点,我们成功在300×300纳米的区域内创建了橙色发光像素。”伯特·赫克特(Bert Hecht)在发表于《科学进展》的研究中表示,“该像素的亮度与常规尺寸为5×5微米的传统OLED像素相当。”

随着技术成熟,这项突破有望为便携设备开发超紧凑显示屏,大幅减轻重量并降低功耗,同时实现高精度显示(尤其适合游戏应用)。在此尺度下,可实现惊人的像素密度,若能配备相应的渲染处理能力,将开启栩栩如生的视觉体验。

研究团队通过改造现有OLED结构实现这一突破。简单缩小OLED设计会导致核心金天线逐渐向周围有机材料渗入金表面,引发短路问题。为此,研究人员在每个二极管的光学天线周围设置了特殊开发的绝缘层,通过聚焦电流确保纳米级OLED的持久运行。不过目前测试的“持久”仅维持两周,要将这项概念验证技术转化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仍是全新挑战。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致力于把二极管发光色域扩展至完整RGB光谱,并提升发光效率。当前效率仅为1%,若维持现状将导致显示屏功耗极高。

若能攻克这些难题,未来或将诞生可嵌入任意场景的超轻量微型显示屏。


文章标签: #OLED #纳米技术 #显示屏 #增强现实 #像素密度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