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与Meta Reality Labs的研究人员针对人眼对不同尺寸和分辨率显示屏像素的感知能力展开新研究,并通过TechXplore宣称:当屏幕尺寸与细节精细度达到特定阈值后,人眼将无法分辨更高分辨率的差异。根据他们开发的测算模型,在10英尺(约3米)视距下,50英寸屏幕的1440p与8K分辨率观感几乎完全相同。

研究团队强调,随着显示屏尺寸持续增大、分辨率不断提升,明确人类视觉感知极限对避免开发冗余技术至关重要。与既往聚焦视网膜感知分辨率的研究不同,本次研究精确测量了观看者能清晰辨别且无模糊感的临界分辨率,并针对不同色彩与色调进行了独立分析。
通过可滑动显示屏实现连续分辨率调控,研究人员发现人眼对黑白像素的感知极限为每度视场角94像素,红绿图案为每度89像素,而黄紫组合仅能识别每度53像素。
研究还综合考察了直视/斜视角度、屏幕尺寸、像素密度、环境明暗及观看距离等多重因素。基于这些数据构建的测算模型显示,在10英尺距离观看50英寸屏幕时,受试者无法区分1440p与8K画质差异。模型数据表明,仅1%的人群能察觉该条件下1440p与“完美画质”的差别,而4K与8K的差异感知率均为0%。科学家指出,这三种分辨率在此距离下呈现的视觉效果基本一致。
“显示器像素越多,能效越低、成本越高且需要更强处理能力驱动,”合著者拉法尔·曼蒂克教授(Rafał Mantiuk,来自剑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表示,“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分辨率提升的效益临界点。”
此前学界普遍认为人眼分辨极限为每度视场角60像素,本研究则刷新了人类视觉感知的理论上限。这一发现或将推动显示器制造商调整设计方向,研究人员也希望成果能对未来显示技术、图像渲染及视频编码发展提供指导。
尽管当前原生8K内容匮乏且需要顶级显卡驱动,使得超高清显示技术仍显冗余,但主观体验中仍能感知其与1440p的差异——这或许源于高分辨率渲染带来的细节增强效应,而非实际像素辨识。最终,我们仍需尊重科学家通过严谨实验获得的客观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