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总裁卢伟冰试图通过归咎于“存储成本”上涨来转移用户对全新Redmi K90智能手机系列定价的批评。卢伟冰近日在微博发文中声称,小米“无法改变全球供应链的趋势,存储成本的上涨远超预期且将持续攀升”。

这一说法确有依据。根据台湾《经济日报》7月报道,包括三星、SK海力士、美光、铠侠与西部数据在内的主要NAND制造商,均在2025年上半年实施10%至15%的减产措施,从而推高了NAND价格。
需要明确的是,小米的闪存采购来源多元,这意味着其不太可能因单一供应商而遭受价格冲击。根据DRAMeXchange统计,目前256Gb TLC UFS 4.1闪存晶圆均价为每片2美元。虽然晶圆不等同于成品闪存,但该部件确实经历了实质性涨价。
另需注意的是,Redmi K90系列采用的高通骁龙8 Elite Gen 5芯片成本介于240至280美元之间(含DRAM成本),构成主要成本核心。
卢伟冰的论述存在自相矛盾之处。他在微博中宣称:“12GB+512GB是用户需求最大、呼声最高的版本。经讨论决定,K90标准版12GB+512GB版本将在首销月直降300元,定价调整为2899元。”
此举表明小米在初始利润核算中预留了足够空间以实施后续大幅降价,这种定价策略难以建立品牌信任度。若小米具备如此定价弹性,理应在首发时直接实施,而非在引发强烈市场反响后采取折中方案。尽管我们确信新款K90系列面临成本压力,但其他环节的成本压力更为显著,尤其是价格高昂的片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