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代表表示,双方已达成框架协议。若本周获得两国政府批准,将取消拟对华加征的100%进口关税,同时暂停北京方面对稀土材料不断升级的出口限制。

美国贸易代表詹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在吉隆坡向记者表示:“我们正在敲定协议最终细节,供两国领导人审议并决定是否共同签署。”据《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率先报道,这一突破性进展是在美国制造商和科技游说团体持续数周施压后取得的。这些团体警告称,关税措施与中国矿产限制政策可能共同导致个人电脑零部件供应链出现新的短缺和价格暴涨。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确认双方已达成“非常实质性的框架”,但最终条款仍取决于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与中方领导人习近平即将于下周举行的高层会晤。
若协议获批,美国将避免从下月起对中国制造零部件加征100%关税的悬崖式局面。机箱、散热器、一体式水冷、显示器及入门级主板等品类将首当其冲,因为这些产品仍主要由中国原始设备制造商和原始设计制造商主导,尽管GPU和CPU生产已呈现多元化趋势。
对零部件制造商而言,中国去年10月加强稀土管控的措施同样紧迫。新规将许可要求从原矿扩展至加工化合物、磁体及抛光材料。虽未实施全面禁令,但这些新规给从硬盘驱动器执行器到泵电机、热管理模块乃至芯片封装所用特定化学机械抛光浆料等整个产业链蒙上阴影。贝森特称中国将在稀土出口管制方面提供“某种延期”,但双方均未表明已达成最终协议。
中国贸易谈判代表李成刚表示:“中美双方建设性探讨了妥善处理彼此关切的方案”,并强调“下一步将各自履行国内审批程序”。
这对零部件制造商及依赖稀土材料的产品组装商而言仍是利好消息。钕、镝、铈、镧等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风扇、硬盘及特定电源中的高精度电机和磁力系统。目前中国占据全球稀土加工量逾80%,短期内尚无替代供应链能满足需求。
本次贸易协议仅涉及关税与原材料领域,不触及计算技术相关条款。因此中美双方对高性能芯片的现有管制措施仍将继续实施,英伟达(Nvidia)面向人工智能设计的芯片仍无法进入中国数据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