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北美票房市场传递出一个重要讯息,尽管冠军宝座的争夺并不激烈。若周日数据维持稳定,周末票房榜首将是《电锯人:蕾塞篇》——一部动漫剧集的直接续作,票房突破1700万美元。动漫作品在美国影院日益崛起并非新现象,且该片本周全球票房亦突破1亿美元大关,因此其作为新片取得如此成绩并不令人意外。

Cover Image

位列第二的是《黑色电话2》,目前以1300万美元的微弱差距紧随其后。这部由布伦屋制作的影片处于上映第二周,得益于它是十月唯一大规模上映的恐怖片——不过它能否在万圣节期间战胜《罪人》与《KPop恶魔猎人》特别重映版的竞争,仍有待观察。

第三与第四名的角逐尤为精彩。根据柯琳·胡佛小说改编的新作《后悔无期》1285万美元票房紧咬《黑色电话2》,而《斯普林斯汀:救我脱离此地》则以略超900万美元的成绩位列其后。对于制作成本3000万美元的前者而言堪称良好开局,但对耗资5500万美元的后者来说则令人失望。这其中的差距正揭示了好莱坞在排片策略上必须汲取的教训。

票房市场不能再固步自封

电影界向来热衷自我参照——我与其他同行一样难辞其咎。影评人对电影制作题材作品的偏爱,几乎可与学院派对其的青睐程度相媲美(今年就连讲述影视制作的电视剧也在艾美奖上大放异彩),而票房讨论也常聚焦于上映日程本身。

影片总是与同档期作品比较,或与过往同类影片对标。特定季节被划归为固定类型:夏季属于商业巨制,秋季属于冲奥之作,一二月则沦为片商“甩卖”的档期。我们唯一将视野拓展至更广阔天地的时刻,往往围绕特定节日——例如《诺斯费拉图》因其圣诞节档期而非竞品内容,就被定义为“差异化排片”。

当某部影片表现不佳时,首要质疑(除宣传因素外)总是围绕其是否契合档期或能否匹敌竞品。但这种思维默认的前提是:观众若未选择某部电影,必然在观看其他影片。在后疫情时代的市场环境下,这种假设已不再成立。

据《截止日》报道,影院经营者抱怨本周末世界大赛抢走了男性观众,仿佛这是如同暴风雪般的异常状况。但在娱乐选择极度丰富、影院电影渐失优势的当下,制片厂必须思考目标观众除观影之外的其他娱乐选择。

《斯普林斯汀:救我脱离此地》的目标观众并未现身,但同一报告显示《后悔无期》的观众女性比例超过80%——这实则形成了与棒球赛事而非音乐传记片的有效差异化竞争。当棒球季后赛过渡至NFL赛季后半程的秋季,或许电影行业需要重新审视这个被默认用于投放全年龄段冲奥剧情片的传统档期。


文章标签: #票房 #好莱坞 #排片策略 #档期竞争 #娱乐市场

负责编辑

  星鸢依依 

  愿我的生命如星光般璀璨夺目,如风筝般在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与心爱的人携手共舞,在无垠的天际下编织永恒的浪漫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