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最期待的电影之一是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执导的《黑包》(Black Bag),由迈克尔·法斯宾德(Michael Fassbender)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饰演一对间谍夫妻。尽管索德伯格近年来的惊悚片常被观众忽视,但他始终在推出结构严谨、引人入胜的作品,因此我将他视为当代最稳定的导演之一。

Cover Image

虽然《黑包》获得如潮好评,但上映七个月来始终未获广泛关注。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索德伯格颠覆类型片陈规的非凡能力——尤其是在近些年多数电影纷纷屈从于市场套路之时,它依然坚守住了艺术坚持。

作为对詹姆斯·邦德系列开创的间谍惊悚片模式的革新之作,《黑包》无疑是2025年最出色的电影之一。但与邦德电影不同,本片将对话与叙事悬念置于动作场面之上。我由衷赞赏索德伯格的选择,这让颠覆性主题得以凸显。

忠贞不渝的伴侣关系

迈克尔·法斯宾德与凯特·布兰切特分别饰演同属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乔治凯瑟琳·伍德豪斯夫妇。乔治受命追查机密计划“西弗勒斯”的泄密者,而嫌疑人名单中竟包括自己的妻子。他将目标锁定在五个嫌疑人(其中含凯瑟琳)后展开调查。

尽管拥有打造动作间谍片的完美前提,影片却未设置任何大型动作场景。这个设定反而成为探讨婚姻中信任价值的媒介。乔治不断发现指向凯瑟琳的可疑证据,但影片结局的关键在于他最终领悟到为何始终坚信妻子。

正是这个结局让《黑包》脱颖而出——它没有像同类作品那样陷入惯性犬儒主义,而是真诚相信角色能够克服间谍工作中的重重挑战。在充斥着致命猜忌的类型片领域,这种处理令人耳目一新。

由于拒绝让夫妻间的裂痕持续恶化,观众会不由自主地相信乔治与凯瑟琳婚姻的坚韧。每段婚姻都有秘密,但这对身为间谍的夫妻不仅要保守秘密,还要相互隐瞒。然而他们的彼此信任,最终战胜了情报机构的操纵。

环境设定强化主题表达

索德伯格通过将乔治夫妇置于精确刻板的环境中来呈现其艺术构想:冰冷的办公室、简短的对话、功利性的人际关系、严格分级的信息管控。这种氛围本应扼杀创意与浪漫,但他们的爱情却在此间茁壮生长。

在仅有二人出现的家庭场景中,房屋始终沐浴在温暖光晕里。他们的对话轻松自然,话题转换如行云流水,在这个充满欺骗与猜疑的世界里,他们展现出一幅令人动容的亲密图景。

我完全认同《黑包》在烂番茄创下的索德伯格35年来最高开分纪录。导演用从容不迫的叙事节奏勾勒出这对夫妻与同事们的鲜明对比。编剧大卫·凯普(David Koepp)通过同事出轨的支线进一步深化这种对比,尽显剧本匠心。

破碎婚姻已成银幕常态

当今离婚率反映出社会进步让更多人摆脱不幸婚姻,但电影将婚姻猜忌作为叙事手段的泛滥趋势令人不安。像乔治夫妇这样坚守婚姻的故事,在当代影坛实属罕见。

以沟通化解矛盾的叙事常被讥讽为“缺乏电影感”,只能蜷缩在中低成本独立爱情片中。然而越来越多影片宣扬婚姻经不起考验的凉薄现实,甚至将不忠美化为合理情感回应——这种趋势着实令人忧虑。

《黑包》的卓越在于展现:尽管无法坦诚相待,乔治夫妇却在情感层面始终相互信任。历史上那些关于夫妻矛盾的杰作同样抗拒这种套路,转而强调信任崩塌带来的永恒遗憾。

本片以其对亲密关系信任的乐观展望,堪称一次艺术回归。这里没有乌托邦式幻想——乔治并未轻率地将妻子从嫌疑名单排除,但他们的爱情终将幸存。我期待《黑包》能开创先例,让这类故事突破音乐剧、奇幻片与独立爱情片的类型牢笼。

永不停歇的自我革新者

索德伯格对《黑包》票房失利的回应,折射出当代观众不愿为这类影片走进影院的残酷现实。这个认知尤其令人惋惜——拥有黄金阵容与名导掌镜的作品本应是票房霸主。

正如索德伯格所言,他正是凭借此类中等预算惊悚片在业界立足,而如今的数据表明新人已难复刻此路。更让人痛心的是,通过持续的作品选择,索德伯格已证明自己作为电影人的成长轨迹。

从其处女作《性、谎言和录像带》便可看出,监视与婚姻裂痕始终是他痴迷的主题。但随着科技与人际关系的巨变,索德伯格也在与时俱进。他的新作既包含最新科技元素,又赋予经典主题现代视角。


文章标签: #索德伯格 #黑包 #间谍片 #婚姻信任 #法斯宾德

负责编辑

  星鸢依依 

  愿我的生命如星光般璀璨夺目,如风筝般在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与心爱的人携手共舞,在无垠的天际下编织永恒的浪漫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