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库珀(Scott Cooper)作为《斯普林斯汀:带我离开无处》(Springsteen: Deliver Me From Nowhere)的编剧兼导演,近日解释了主角杰瑞米·艾伦·怀特(Jeremy Allen White)在关键单镜头场景中的表现。这部以美国文化偶像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生平与事业为蓝本的传记音乐剧情片,已于10月24日在美国上映,目前口碑褒贬不一。该片制作预算为5500万美元,目前票房收入达1620万美元。

主演怀特凭借《熊家餐馆》(The Bear)中的艾美奖获奖表现广为人知。影片改编自沃伦·赞恩斯(Warren Zanes)2023年出版的著作,聚焦斯普林斯汀在创作其1982年专辑《内布拉斯加》(Nebraska)期间的心路历程,其中一场标志性场景精准捕捉了电影主题。
在接受采访时,库珀阐释了片中一个重要场景的意义:斯普林斯汀在洛杉矶接受心理治疗时,因心理健康问题崩溃痛哭。他详细分析了这场戏的重要性,并强调要精准还原真实事件。
谈及观看怀特表演的感受,库珀透露他当时就期待演员能一次完成这场戏,而怀特确实做到了。
斯科特·库珀表示:“千万别搞砸。你在电影里看到的,就是真实发生的情形。”
他进一步剖析了电影情节与现实生活的映照关系——斯普林斯汀因骤然成名陷入挣扎,联系了经纪人乔恩·兰道(Jon Landau)。兰道为他推荐心理医生,此举最终挽救了他的生命。库珀希望这个场景能激励受困者像斯普林斯汀那样主动寻求帮助。
斯科特·库珀回忆道:“在布鲁斯去洛杉矶接受治疗的前一晚,他刚与挚友马特·迪利亚(Matt Delia)——一位摩托车技师——完成横跨美国的公路旅行。他打电话给亦师亦友的经纪人兰道说:‘乔恩,夜晚越来越长,越来越黑暗。’当时的布鲁斯正处于人生最低谷,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身在纽约的乔恩闻言大惊,当即回应:‘布鲁斯,我已无力帮你。你需要专业援助。在我明天联系你之前,什么都不要做。’他随即为布鲁斯安排了洛杉矶著名心理医生的诊疗。”
“布鲁斯走进诊室,一言未发便像婴儿般嚎啕大哭。这成为他持续43年心理治疗的第一步。我期望正在经历类似困境的人们能因此获得勇气去寻求帮助,因为这确实拯救了布鲁斯的生命。”
库珀的阐述彰显了电影反映现实议题、引发社会关注的重要作用。斯普林斯汀的真实经历有力印证了即便成功人士也会遭遇心理健康危机,主创团队希望借此推动观众重视心理援助。
《斯普林斯汀:带我离开无处》在烂番茄影评网获得61%的评分。
怀特的表演细腻刻画了这位才华横溢却饱受内心煎熬的音乐家。尽管影片评价两极,但怀特在此场景中的演绎升华了人物塑造,可能促使观众采取行动。
《内布拉斯加》仍是斯普林斯汀最被低估却最具个人痛感的专辑。艰难的创作过程反而巩固了其经典地位,这张专辑堪称“老板”音乐生涯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成为他梳理内心挣扎的净化剂。
可以断言,若没有《内布拉斯加》那段煎熬的情感历程,斯普林斯汀就不可能实现艺术重生,继而创作出其最成功的1984年专辑《生于美国》(Born in the U.S.A.)。作为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叙事者之一,斯普林斯汀的魔力在于能从平凡日常中提炼史诗主题。
虽然《为跑而生》(Born to Run)使他成为摇滚巨星,但《内布拉斯加》让他成长为更成熟的艺术家,帮助他将心理健康抗争转化为兼具创造性、建设性与永恒性的艺术表达。电影《带我离开无处》精彩地捕捉了这一蜕变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