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将上映的《小丑回魂:欢迎来到德里》(It: Welcome to Derry)登陆HBO时,它将最终修正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原著中一个虽小但至关重要的逻辑漏洞。与此同时,这部作品还能为续集电影弥补缺陷,为小说中备受批评的情节增添合理背景。

细究之下,金对潘尼怀斯(Pennywise)古老历史及其与先民早期遭遇的描述存在几处逻辑断裂。如同金笔下的许多设定,关于潘尼怀斯及其跨维度种族的传说在数十年间被不断修订扩充,导致了一些逻辑矛盾。如今,这部备受期待的电视剧有机会以令人满意的方式弥合这些叙事裂缝。
本土原住民部落的重要地位
斯蒂芬·金在原著中准确暗示了原住民远比白人殖民者更早知晓潘尼怀斯这类存在的事实。在以欧洲为中心的认知体系中,这一真相常被忽视:任何神秘生物或超自然实体,在原住民口述历史中的记载往往比白人认知早数个世纪。从大脚怪、精灵巨人,到网络恐怖论坛衍生的“拉凯”实体,都早已存在于原住民传说中。
《小丑回魂:欢迎来到德里》没有将当地原住民部落边缘化,而是将其塑造为串联全局的核心纽带。剧情中,美国军方进行绝密调查时,孩子们正逐渐察觉小镇滋生的邪恶力量,而双方追踪的实为同一目标。但德里当地原住民无需调查——他们早已洞悉腐蚀小镇本源的恶意存在,更明白必须阻止军方发现真相,以免更大的灾厄降临世间。
该剧明智地避过了过往刻画原住民时常用的“高贵野蛮人”刻板印象。当地原住民部落与剧中的黑人士兵一样,需要直面1960年代初期美国白人主导小镇中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与根深蒂固的偏见。他们掌握着古老智慧,却未因此获得尊崇。通过这种处理,这部前传作品弥补了原著小说的长期缺憾,以更恰当的方式将原住民文化融入叙事体系。
楚德仪式的逻辑悖论
在金的原著中,楚德仪式是比尔·登布罗在本地图书馆发现的古老仪轨。书中记载,这是喜马拉雅先民神话中记载的仪式,他们称潘尼怀斯这类存在为“塔勒斯”。仪式要求喜马拉雅修行者与塔勒斯相互咬舌,通过讲笑话决胜负——先笑者败北。若修行者失笑,灵魂将被吞噬;若塔勒斯先笑,则遭百年流放。
但逻辑矛盾在于:当德里当地就存在着原住民部落时,主角们为何要舍近求远地从喜马拉雅传说中寻找方法?既然潘尼怀斯已在德里潜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世代居住于此的原住民必然知晓其存在,并发展出相应的驱逐或封印习俗。斯蒂芬·金未在原著中体现这一点,可能是源于对挪用原住民文化的顾虑,但这种缺失对扎根地方传说的故事而言显得尤为突兀。
双向修正的契机
导演安迪·马希提(Andy Muschietti)曾在2019年的《小丑回魂2》(It: Chapter Two)中尝试修正这一设定。片中成年迈克·汉伦从虚构的肖科皮瓦原住民部落获知,正是他们最早遭遇跨维度实体并创造了将潘尼怀斯封印于器皿的仪式。但该处理仍存在文化表征问题:与原住民部落的失败形成对比,影片中古代原住民不仅仪式失败惨遭屠戮,更关键的是迈克盗走了部落的圣物供“失败者俱乐部”使用。尽管消灭潘尼怀斯的目标崇高,但以白人为主的团体盗用原住民圣物的象征意义仍显得十分微妙。
通过将原住民部落深度融入前传叙事,并赋予其更宏大且符合史实的角色,《小丑回魂:欢迎来到德里》有望同时解决原著中原住民逻辑缺失与电影版文化挪用生硬的双重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