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采取了鲜明反对立场。这位导演正在庆祝其筹备已久的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经典小说改编电影《弗兰肯斯坦》的限量上映——该片将于2025年11月7日登陆Netflix。鉴于《弗兰肯斯坦》正是探讨人类傲慢创造技术却未深思后果的奠基性文本,人工智能话题自然成为本次宣传期的焦点。

“我对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毫无兴趣,永远也不会有兴趣。我61岁了,希望直到临终都能保持完全不使用它的状态。”他在接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采访时如此表态。德尔·托罗补充道:“前几天有人发邮件问我‘你对AI持何立场’,我的回答很简短:‘我宁死不用’。”他随后将维克多·弗兰肯斯坦(Victor Frankenstein)的傲慢与推动生成式AI的科技精英作了对比:
“我担忧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天生的愚蠢。我认为这才是驱动世界最糟糕特质的根源。但我确实想让维克多的傲慢与科技精英们在某些方面形成呼应。他近乎盲目地创造事物而不考虑后果,我认为我们需要暂停脚步,审视前进方向。”
发现德尔·托罗这类艺术家反对生成式AI并不令人意外。这位奥斯卡获奖导演始终倾注心血构思电影设计,以缜密的细节激活源自其想象世界的造物。他特别重视艺术创作过程,甚至正与Netflix合作投资成立定格动画工作室。虽然许多同行可能持有相似观点,但德尔·托罗在谴责这项新兴技术对娱乐产业危害方面始终是最有力的发声者之一。
人工智能已成为娱乐媒体的焦点议题,此前美国编剧工会(WGA)与美国演员工会(SAG-AFTRA)罢工期间的大量讨论都围绕此展开。从《出租车司机》编剧保罗·施拉德(Paul Schrader)到布伦屋制片公司(Blumhouse)制作人杰森·布伦(Jason Blum),影视行业不少人愿意接纳AI技术。近日《创智赢家》主持人凯文·奥利里更建议电影应使用AI替代群演以节省成本。关于AI“不可避免”的论调及媒体报导方式,已在MovieWeb评论文章《好莱坞AI末日的报导被严重夸大》中获得详细剖析。
纵观德尔·托罗的作品序列即可明确,人工智能无法为其电影增色。这项技术甚至无法企及《潘神的迷宫》、《地狱男爵2:黄金军团》、《匹诺曹》或《弗兰肯斯坦》中展现的创意碎片。尽管关于AI的讨论仍将持续,但德尔·托罗的坚定立场令人敬佩,他的电影本身就是对人类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最佳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