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漫威电影宇宙明星刘思慕(Simu Liu)就人工智能在电影行业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发表看法。有人将AI视为优化电影制作的实用工具,也有人认为其应用是偷工减料之举。

Cover Image

《综艺》(Variety)报道,即将出演电影《马蒂至尊》(Marty Supreme)的投资人凯文·奥利里(Kevin O'Leary)提出,未来AI或可取代群众演员以削减电影预算。这位《创智赢家》(Shark Tank)主持人解释道:

“几乎每个场景都有多达150名群众演员。这些人需要保持清醒18小时,全程着装待在背景里。他们未必会出现在成片中,但必须在场营造活动场景。”奥利里表示,“而这要花费数百万美元。既然他们不是主演,只是视觉背景,为何不能用AI代理取代?这样能省下数百万,制作更多电影。同样的导演,本可以用3500万美元拍两部电影,而不是花9000万。”

对此,刘思慕对奥利里的成本削减方案毫不认同。这位《尚气与十环传奇》(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主演在推文中回应:“当然,把问题归咎于时薪15-22美元勉强维生的群众演员,而不是片酬数百万的一线明星。”

刘思慕远非首位反对在电影制作中用AI取代人类的演员或业内人士。著名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近期表示,他宁愿“死也不用AI拍电影”,将这项快速演进的技术比作维克多·弗兰肯斯坦(Victor Frankenstein)企图逃避死亡的尝试。

AI演员蒂莉·诺伍德(Tilly Norwood)的亮相更令人类演员感受到切实威胁。对此,美国演员工会-美国电视和广播艺术家联合会发布声明强调“坚信创造力应当始终以人为核心,反对用合成形象取代人类表演者”。

声明进一步指出:“必须明确,‘蒂莉·诺伍德’并非演员,而是计算机程序通过未经授权、未付报酬地学习无数专业表演者作品后生成的虚拟角色。它没有可借鉴的生活经历,没有真实情感,就我们所见,观众对脱离人类体验的计算机生成内容毫无兴趣。这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通过盗用表演剥夺演员工作机会,危及从业者生计,贬损人类艺术价值。”

虽然刘思慕主要针对群众演员而非角色演员发声,但他对奥利里言论的态度与演员工会对诺伍德的立场如出一辙。在AI时代保障幕后演职人员的收入虽困难重重,但最廉价的方案从来不是正确答案。


文章标签: #人工智能 #电影产业 #群众演员 #行业争议 #演员权益

负责编辑

  星鸢依依 

  愿我的生命如星光般璀璨夺目,如风筝般在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与心爱的人携手共舞,在无垠的天际下编织永恒的浪漫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