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持续重塑现代社会,传奇电影制作人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在宣传其新作《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时,这位奥斯卡奖得主将这项新兴技术比作故事中科学家妄图战胜死亡的执念。

Cover Image

接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采访时,德尔·托罗表示:“我担心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天生的愚蠢——我认为这才是驱动世间诸多恶疾的根源。”耐人寻味的是,这位导演在他诠释的维克多·弗兰肯斯坦身上注入了这种科学妄念。

“我确实想让维克多的傲慢与科技精英们在某些方面如出一辙,”德尔·托罗说道,“他近乎盲目地创造事物却不顾后果,我认为我们必须暂停脚步,认真思考前进的方向。”

转换话题后,德尔·托罗阐释了《弗兰肯斯坦》故事中的警示为何在当今时代如此应景,并表达了对人工智能及其在电影领域应用的鄙夷。这位导演直言:“我对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毫无兴趣,将来也永远不会感兴趣。今年61岁的我,但愿直至生命终结都能保持对它的全然排斥。”

德尔·托罗进一步强调道:

“日前有人发邮件问我‘对人工智能持何种立场’,我的回复非常简短——‘我宁死不愿’。”

作为电影创作精神的捍卫者,德尔·托罗的作品始终带着标志性的、不可复制的怪诞气质。据这位电影人透露,这种特质可追溯至他对1931年《弗兰肯斯坦》改编电影的热爱。

“我从中看到了血肉重生、圣灵感孕、神魂超拔、圣痕显现——万物顿然豁朗,”德尔·托罗在访谈另一环节坦言,“通过《弗兰肯斯坦》,我比参加周日弥撒更透彻地领悟了自身的信仰与教条。”

这部影史经典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也让我们更能理解为何他对AI参与电影创作如此抵触。就在德尔·托罗发表这些见解之际,人工智能已开始颠覆电影产业。

诸如乔·罗素安东尼·罗素兄弟等业界重要影人已全面拥抱AI技术,而人工智能演员蒂莉·诺伍德(Tilly Norwood)更在演员与观众间引发广泛争议。随着AI应用日益主流化,德尔·托罗的忧思显得愈发振聋发聩——这不禁引人深思:或许我们真该谨记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对科学野心的警示。


文章标签: #人工智能 #电影创作 #弗兰肯斯坦 #德尔托罗 #艺术立场

负责编辑

  星鸢依依 

  愿我的生命如星光般璀璨夺目,如风筝般在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与心爱的人携手共舞,在无垠的天际下编织永恒的浪漫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