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经历过现代GPU尚未诞生的年代,“大力神图形卡”(Hercules Graphics Card)这个名字或许能唤起你的记忆。这款诞生于80年代初的产品悄然革新了商用PC的图形显示技术,为显示硬件开辟了新纪元——可以说,正是大力神奠定了如今英伟达(Nvidia)和ATI腾飞的基础。

Cover Image

在现代GPU尚未实现真正图形渲染的年代,IBM个人电脑凭借无可匹敌的信誉主宰着商业领域。当时企业只需处理电子表格、图表、基础会计事务和大量文本文档,这些应用仅需显示数字与文字,对“图形”并无需求。

当时IBM个人电脑提供两种显示方案:彩色图形适配器(CGA)和单色显示适配器(MDA)。前者支持彩色显示,但最高分辨率仅640×200,文字显示粗糙;后者虽然仅支持单色且完全不能显示图形,但720×350的分辨率带来更锐利的显示效果,加之成本更低因而普及更广。

大力神图形卡完美融合了两者优势:既保留了MDA的纯文本处理能力与现有设备兼容性,又引入了CGA的像素寻址图形模式,提供720×348的高分辨率图形显示。更突破性的是,它首次配置了32KB显存框架——可视为现代显存的雏形——允许程序直接访问视频内存,这一创新在当时IBM显示适配器中尚无先例。

尽管帧缓冲概念并非由大力神首创,但它是首个具备此功能的MDA兼容适配器。此前的显示适配器仅能指示显示器在特定位置显示预设字符,这种基于代码存储的方式会占用大量内存。而大力神的独立32KB显存使程序能直接写入图形数据,避免占用CPU主总线资源,从而实现了更复杂图形的快速渲染。

该产品随后引发了大量仿制潮,甚至出现将CGA大力神功能集成于同一电路板的山寨产品。后期部分ATI显卡也提供了双模式支持,可同时模拟CGA大力神。升级版大力神图形卡Plus更将内存容量翻倍,缩小物理尺寸并新增专用“字体内存”支持。

除了商业应用,大力神在游戏领域也掀起波澜。据MobyGames统计,共有536款游戏支持该标准,其中《模拟城市》(Sim City)与《微软模拟飞行3》(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 3)等作品更针对其特性进行了专门优化。不过多数游戏仍基于CGA模拟运行,仅通过提升分辨率实现画面增强,导致图形边缘出现锯齿。

时至16位时代末期(90年代初),新发布的Windows 3.1CGA上几乎难以运行,但在大力神上表现更佳。尽管1987年推出的大力神InColor显卡突破了单色限制,但仅获6款游戏支持,最终被IBMEGA标准全面超越。

这段记忆长廊中的图形技术先驱证明,若没有大力神所代表的创新突破,个人电脑产业的发展步伐或将放缓。正如众多时代标准一样,它虽存在缺陷,却是技术演进中不可或缺的基石。竞争始终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而透过历史镜鉴,大力神无疑是一位值得铭记的卓越竞争者。


文章标签: #大力神 #图形卡 #PC历史 #显卡先驱 #技术革新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