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亚洲电影在国际上屡创佳绩,包括多部入围及斩获奥斯卡奖的作品。流媒体平台在将《鱿鱼游戏》和《今际之国的闯关者》等作品推向荧幕方面功不可没,其中网飞更是推动此类剧集及多部高票房电影进入千家万户的主力军,往往能持续产出爆款作品。如今,一部名为《灵药》(The Elixir)的丧尸题材新作悄然登顶网飞全球排行榜,但其是否实至名归仍存争议。

Cover Image

这部印尼恐怖电影首播即超越凯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主演的《舱一代》(The Woman in Cabin 10)及长踞榜单的《KPOP恶魔猎人》(KPop Demon Hunters)等多部热门作品,强势登顶。影片为丧尸类型片再添新作,剧情梗概简洁明了:

“一剂神秘灵药使村庄爆发丧尸危机。在故乡陷落之际,原本矛盾重重的家庭成员必须团结求生。”

故事设定颇具潜力,但成片质量却使影评人与观众观点两极——既有“拙劣垃圾”的恶评,也不乏“2025年最佳原创丧尸电影”的盛赞。这种巨大分歧根源在于形式大于内容。多数评论一致称赞其特效制作、丧尸造型呈现与技术水准,但剧情推进与角色塑造却如片中游荡的残骸般支离破碎。正如某篇影评所言:

“摄影尚可,其余皆令人失望。影片试图让观众共情于角色及其人际关系,但仓促的节奏与失衡的叙事使所有角色都缺乏感染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ScreenAnarchy影评人彼得·马丁(Peter Martin)却不吝溢美之词,甘愿全然忽视影片缺陷并写道:“奇莫·斯坦布尔(Kimo Stamboel)导演向所有恐怖片同行发出挑战。动态运镜、凌厉节奏与频繁采用的上帝视角无人机航拍……使《灵药》始终充满张力,甚至令人沉醉。”

当论及欧美与亚洲恐怖片的差异,好莱坞片商惯用的制作浮夸、形式大于内容的商业大片模式,与印尼、韩国及日本影剧尤为擅长的含蓄写实、沁入骨髓的惊悚手法往往存在巨大鸿沟。这种差异在《午夜凶铃》与其美国改编版《》中可见一斑:前者运用低饱和色调与令人毛骨悚然的特效层层积攒恐惧,后者则在终局部分借助CGI技术让贞子现身。

在丧尸恐怖领域,《釜山行》、《半岛》、《活着》(#Alive)及《现在我们学校》等作品持续为类型片爱好者带来血脉偾张的血腥刺激,相较好莱坞偏爱的戏剧性慢镜头、易料转折与重复套路,亚洲丧尸片往往更具不可预测的压迫感。尽管《灵药》未必是其中的顶尖之作,但目前在网飞平台确已引发观剧狂潮,且看来将持续占据热度榜单。


文章标签: #丧尸片 #网飞 #印尼电影 #恐怖片 #影评争议

负责编辑

  星鸢依依 

  愿我的生命如星光般璀璨夺目,如风筝般在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与心爱的人携手共舞,在无垠的天际下编织永恒的浪漫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