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本周四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表现优于市场预期,标志着公司在持续面临挑战的情况下重返增长与盈利轨道。该季度营收达到137亿美元,实现环比与同比双增长,并录得41亿美元营业利润。不过,这一盈利并非源于业务突然好转,主要得益于大额一次性及非经营性收益,从而帮助公司扭亏为盈。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仍面临诸多挑战,且其对第四季度的业绩展望略显疲软。

公司首席财务官戴维·辛斯纳(David Zinsner)表示:“本季度我们采取重要措施强化资产负债表,包括获得美国政府加速拨款,以及获得英伟达(Nvidia)与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的投资,这些举措增强了我们的运营灵活性,并凸显了我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地位。”
在2025年第三季度,英特尔实现营收137亿美元,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6%。公司净利润达到41亿美元,主要来自非经常性收益,毛利率则提升至38.2%。从经营性业绩来看,英特尔营业利润约为10亿美元,而通过出售Altera及部分Mobileye股权获得的约30亿美元资产处置收益,将这一温和复苏转化为41亿美元的可观利润。
2025年第三季度,英特尔的运营支出——包括研发费用以及管理、日常和行政开支——总计44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54亿美元。其中研发支出为32.31亿美元,管理、日常和行政开支为11.29亿美元。公司还记录了1.75亿美元的重组与修复费用。
英特尔客户端计算事业部(CCG)在2025年第三季度呈现强劲反弹,营收达85亿美元,环比增长7.6%,同比增长5%。营业利润增至约27亿美元,营业利润率提升至31.6%。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更优化的产品组合、个人电脑原始设备制造商降低库存储备,以及因中央处理器需求增长和上代产品供应短缺带来的平均售价提升。
英特尔有意将产能导向Arrow Lake与Lunar Lake等高利润型号,减少上代客户端中央处理器生产,从而推高平均售价。公司强调,客户端计算事业部的复苏源于严格执行力而非规模扩张。与此同时,该部门增长受到英特尔7制程产能短缺的限制。
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DCAI)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1亿美元,环比增长5%,同比持平,主要受云服务与企业客户需求持续走强推动。该部门营业利润达10亿美元,营业利润率升至23.4%,创下多个季度以来最高水平。
DCAI的增长动力来自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升级以及至强6(Xeon 6)“Granite Rapids”处理器部署范围的扩大,这改善了公司产品组合与平均售价。由于产能短缺,英特尔将部分原定用于客户端中央处理器的产能转向数据中心处理器,从而提升业绩。此外,公司管理层正与超大规模供应商及其他大型数据中心客户商讨多年期供应协议。
英特尔代工业务在2025年第三季度创造营收42亿美元,环比下降2亿美元,同比下降1亿美元。不过公司将亏损缩减至23亿美元,这仍可视为积极进展——在英特尔18A制程初步扩产阶段良率未达理想水平的情况下,公司持续承担着启动成本。
辛斯纳指出:“超预期的第三季度业绩标志着我们连续第四个季度实现执行力提升,反映出核心市场的内在韧性。当前需求正超越供应,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至2026年。”
对于2025年第四季度,英特尔预计营收将在128亿至138亿美元之间,这反映了季节性因素及产能短缺可能带来的限制。管理层表示,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营收将小幅增长,因为数据中心中央处理器出货将被优先保障;而客户端计算事业部销售额将如惯例在第四季度出现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