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还有哪家公司能像亚马逊这样在过去二十年里如此深刻地塑造劳动力市场。如今,《纽约时报》获取的内部文件和访谈揭示了下一场影响深远的变化。

据内部报告显示,亚马逊计划在2033年前用机器人取代美国境内约60万个工作岗位。未来高达75%的运营流程将实现自动化。
通过机器人替代人力以节省百亿美元成本
自2018年以来,亚马逊在美国的员工数量增长逾两倍,达到近120万人。然而据透露,管理层去年已告知董事会,得益于机器人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即便到2033年销售额翻倍,公司未来也无需再新增美国雇员。
内部文件显示,到2027年或将削减约16万个岗位,主要集中在物流仓储领域。长期规划中,亚马逊拟在2033年前实现75%作业流程自动化,这将为公司节省高达126亿美元成本(据预测可使单件商品销售成本降低约30美分)。
目前亚马逊已部署超100万台机器人辅助160万名员工工作。但未来机器将不再仅是辅助角色,而是完全接管多项任务——甚至超越仓库范畴。该公司已着手研发包裹投递机器人。
据《纽约时报》披露,亚马逊正通过话术调整预先规避批评,在公开场合避免使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术语,转而采用“先进技术”或“协作机器人”等表述。公司还计划加大慈善项目投入以缓和负面报道。
亚马逊否认相关指控
亚马逊发言人凯利·南特尔向The Verge表示,这些文件源自内部团队,并未反映公司整体战略。她强调许多内部文件仅属草案或头脑风暴,不能代表现状或长期规划。
同时亚马逊指出正在积极招聘,圣诞期间将创造约25万个临时岗位,但未说明其中长期职位的比例。该公司还向《纽约时报》声明,未要求管理层回避机器人相关特定术语,且慈善及社区参与计划与自动化战略无关。
亚马逊机器人战略的潜在影响
亚马逊布局机器人技术已逾十年。早在2012年,该公司就以7.75亿美元收购机器人制造商Kiva Systems,此后持续大力推进仓储和配送流程自动化。在路易斯安那州什里夫波特等新型物流中心,已有数千台机器人投入运营。内部测算表明,该措施实施首年即减少四分之一用工需求,同时提升了吞吐效率。
不过亚马逊强调,自动化进程加速也将催生机器人系统维护、编程和监控等新型岗位。对消费者而言,短期内可能难以察觉机器人应用的影响,包裹送达甚至可能更快。但从长期看,这一趋势或将对美国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并可能影响整体电商行业的价格体系、服务质量及员工权益保障。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达龙·阿西莫格鲁警告称,若亚马逊落实该计划,该公司将“成为净工作岗位破坏者而非创造者”。若全自动化被证实能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其他企业效仿跟进的风险亦不容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