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2025年按商业表现对三大游戏主机厂商进行排名,前两名的归属可能因人而异——有人坚信任天堂稳居榜首,也有人认为PlayStation更胜一筹。但毋庸置疑的是,微软与Xbox始终位列第三。正是处于这种远远落后于两大竞争对手的处境下,据报道微软与Xbox管理层正要求其工作室实现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目标。

彭博社最新报告显示,微软为内部工作室设定了30%的利润率目标。不过该报道澄清,据彭博社信源透露,“并非每个项目都被要求达到30%的利润门槛,但许多Xbox开发团队已接到这一新指标”。
根据标普全球市场财智的报告与分析,自2018年以来,游戏行业平均利润率始终维持在17%至22%之间。该机构分析师尼尔·巴伯指出,只有“表现出色的发行商”才会设定30%或更高的利润率目标。
通过2023年微软收购动视暴雪时披露的法庭文件可知,就在两年前的2022年,Xbox及游戏部门利润率仅12%。据彭博社报道,当并购于2023年10月完成后,微软首席财务官艾米·胡德立即推行了30%的新目标,似乎意在要求Xbox开始收回为将《使命召唤》(Call of Duty)、《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和《糖果传奇》(Candy Crush)纳入第一方阵营所投入的资金。
然而诸如将《使命召唤》纳入Xbox Game Pass的赌博并未获得预期回报——至少表面如此。因为在设定30%利润率目标的过去两年间,微软已在游戏部门裁员数千人,关闭自有工作室并取消了多个备受期待的项目。
需要说明的是,裁员并非完全源于Xbox游戏工作室未达利润目标。虽然该指标存在,但微软正持续加大人工智能领域投资,似乎不惜通过关停、削减和抛售任何项目来释放资金。不过,当企业领导层要求游戏工作室实现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指标时,大规模裁员及向竞争平台发布第一方作品的决定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当然也有人认为,艾米·胡德与微软正在为游戏部门铺设失败之路——毕竟如今的微软早已不复Xbox 360时代的行业霸主地位。网络间持续蔓延着“微软意图退出游戏业务”的论调,若这确是终极目标,那么其通过裁撤资深开发团队、设定不切实际的利润目标、借助产品服务涨价激怒用户群体,以及强推无人问津的功能来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堪称完美。
报道进一步指出,微软与Xbox内部将优先考虑“开发成本低廉或被认为更可能创造巨额收入”的项目,这听起来意味着我们将迎来更多粗制滥造的游戏和纯粹以敛财为目的的实时服务型产品。
微软发言人在报告中补充道:“我们将业务视为整体,在多元产品组合中平衡创造力、创新性与可持续性。如同所有创意产业,有时这意味着做出艰难决定,停止因各种原因不再可行的项目,将资源转向更符合我们发展方向与优先级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