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步入尾声,人工智能已成为包括游戏开发在内的各行各业热议的话题。游戏产业长期运用人工智能来构建虚拟世界,但近年来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与游戏预算和开发周期的同步膨胀,促使部分开发者开始探索其降低成本和压缩工期的可能性。

在我们近期与独立开发商Epictellers Entertainment就其即将推出的CRPG游戏《星际探险家:暮光(Starfinder: Afterlight)》进行的访谈中,这个西班牙团队对这一棘手问题给出了明确回应。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理查德·皮洛苏(Richard Pillosu)直言不讳:他希望AI能协助处理日常家务,但绝不希望其染指任何创意领域。
“AI的问题在于,它本应承担我们不愿做的工作,但现在却似乎试图取代我们渴望从事的创作。我们渴望制作游戏、创造角色、构建世界、绘制蓝图——这正是我们投身游戏开发的意义所在。为何需要AI代劳?这恰恰是游戏开发最富乐趣的环节。我期待的是能洗碗打扫公寓的AI,这样我就能专注创作。但目前我们拥有的AI似乎正在扼杀创造力。正因如此,我们选择投身游戏行业——我们热爱创造与联结的过程,在创意领域使用AI毫无意义。”
著名游戏设计师兼导演小岛秀夫(Hideo Kojima)近期也发表了对AI的见解,称其为助其保持领先的“伙伴”。但他同样强调希望AI处理琐碎事务,以便自己专注于创意环节,这一观点与皮洛苏不谋而合。
本月初,演员傅达·陈(Feodor Chin)在接受采访时也从表演艺术角度提出了类似看法:“与任何技术一样,AI作为工具自有其价值,但绝不应成为人类的替代品。”
游戏产业能否借助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既释放人类的创作潜能又不致取代工作岗位?答案尚待观察,我们将持续关注业界观点与各开发工作室的实际应用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