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TSMC)每片2纳米晶圆预估报价3万美元的消息,曾引发业界猜测成本涨幅已超出高通(Qualcomm)与联发科(MediaTek)的承受范围,促使两家公司探索采用三星(Samsung)工艺完成2纳米芯片订单。当时这看似两家系统级芯片制造商的合理选择,但供应链消息人士认为这一转变不会发生,最新报告揭示了两大关键原因。

供应链消息指出,2纳米晶圆成本已降至可接受水平,否则高通与联发科本可等待整整一年再转向先进制程。
匿名消息人士向《电子时报》(DigiTimes)透露,关于三星、高通和联发科可能合作的报道或是“韩国科技产业整体叙事策略”。报告强调,从时间维度看该转型已不可行:若采用三星2纳米全环绕栅极(GAA)技术进行调整,首款相关芯片需至2027年方能面世,而非2025年。
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消息源表示,此类传言可信度较低,因下一代系统级芯片通常已完成定案或流片。值得注意的是,联发科早前宣布已成功完成首款2纳米芯片流片,预计2026年末问世,但未披露代工伙伴,这反而助长了传闻的发酵。
针对台积电2纳米定价难题,报告称高通与联发科出于“成本已达可接受水平”的考量,主动选择与苹果(Apple)保持技术同步。两家企业本可放任苹果领先一整代制程,但最终决定坚守台积电,因其认为2纳米晶圆实际价格未必如行业传闻般夸张。
在制程竞赛中,高通与联发科唯一落后苹果整代的情况发生于发布骁龙8 Gen 3与天玑9300时期,当时正是台积电第一代3纳米(N3B)工艺投产阶段。需知悉,仅苹果基于该制程的M3、M3 Pro与M3 Max系列芯片流片成本就预估达10亿美元,这对任何企业都是巨额投入。
尽管供应链分析具有参考价值,我们仍需结合早期报告综合研判。当前芯片定价预估显示,骁龙8 Elite Gen 5制造成本为280美元,天玑9500则可能达200美元。即便联发科明年推出天玑9600时能将单位成本控制在300美元以内,受台积电2纳米晶圆3万美元报价影响,骁龙8 Elite Gen 6突破该数值仍属必然。
若高通确定台积电为独家代工伙伴,为何仍向三星索取2纳米全环绕栅极版骁龙8 Elite Gen 5样品进行评估?这或许是为数年后潜在合作埋下伏笔。韩国媒体素有炒作商业协议的惯例,即便这些协议可能仅是空谈,但这就是行业生态——即便最微弱的传闻也会通过数百家媒体扩散,这种态势非我们所能控制。
我们的直觉是,若高通与联发科未向三星下达2纳米订单,他们仍将密切关注这家科技巨头的2纳米全环绕栅极工艺及Exynos 2600芯片表现。若该芯片超出预期,合作联盟或将在不久后成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