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直担忧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能对英伟达(NVIDIA)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统治地位构成挑战,但看起来黄仁勋(Jensen Huang)及其团队已备好“利器”来应对这一威胁。

Cover Image

英伟达迅猛的人工智能产品路线图让竞争对手几乎毫无发展空间,即便他们“免费赠送芯片”也无济于事。

专用集成电路是为特定任务或工作负载定制的芯片,Meta亚马逊(Amazon)谷歌(Google)等科技巨头都在推进相关项目。对大型科技公司而言,投资定制芯片项目既能实现计算负载多元化,又能根据自身需求获取算力。虽然专用集成电路确实对“绿队”(指英伟达)的人工智能霸权构成巨大威胁,但显然英伟达正多措并举确保行业焦点始终聚焦于自身。

英伟达领先对手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六至八个月迭代一次的稳健人工智能产品路线图。相较之下,超威半导体(AMD)等竞争对手仍按年度规划产品路线,这让“绿队”占据显著优势。凭借这种节奏,英伟达的产品能持续满足客户不断演进的需求,最终削弱企业自研专用集成电路的动力——因为英伟达的硬件本就“专业胜任”。

典型例证便是该公司推出的鲁宾CPX(Rubin CPX)人工智能芯片,这款看似出人意料的产品直指已成为人工智能计算新刚需的推理工作负载。无独有偶,在布莱克威尔Ultra(Blackwell Ultra)鲁宾系列之间,英伟达预计量产爬坡周期仅相隔八个月——这是唯有黄仁勋团队才能实现的标准。没有任何其他人工智能巨头能以如此决绝的姿态追求算力突破。为确保技术栈的广泛采用,“绿队”正缔结英特尔(Intel)OpenAI等“超级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NVLink融合”(NVLink Fusion)计划,英伟达确保英特尔三星(Samsung)等企业开发的定制解决方案能无缝集成至其技术生态,这使得整个人工智能硬件体系始终围绕英伟达运转。因此可以断言,科技巨头对专用集成电路的追逐暂时不会对“绿队”造成困扰——正如黄仁勋BG2播客中强调的,其公司始终是尖端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的开拓者。

黄仁勋对此直言不讳:“我们的目标是,即便竞争对手将芯片定价为零,客户仍会选择英伟达系统——因为运营该系统的总成本仍比免费芯片更具经济效益(土地、电力及基础设施成本已高达150亿美元)。”

不过,随着亚马逊Trainium谷歌张量处理单元(TPUs)Meta张量推理加速器(MTIA)等人工智能芯片的持续演进,它们未来与英伟达产品的对标表现仍值得关注,毕竟人工智能领域确实需要充分竞争。


文章标签: #英伟达 #AI芯片 #产品路线 #黄仁勋 #科技巨头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