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努里维斯烂番茄连胜,新片《好运》延续佳绩
阅读全文

锤刻创思寰宇网
斯蒂芬·金最具政治隐喻色彩的作品之一《研究所》(The Institute)虽未被广泛认知,但其电视剧改编版已确认将回归第二季。这位被誉为恐怖小说之王的作家,其作品内涵远不止于营造惊悚氛围。除了描绘虚构的恐怖怪物与沉浸式世界观,他从不避讳在故事中植入现实政治隐喻。
例如《死亡区域》(The Dead Zone)揭示了政治极端主义的危害,《漫漫长路》(The Long Walk)则折射出威权对平民的压迫。而六年前出版的这部小说延续了类似政治思考,其改编剧集意外获得了不俗口碑。
MGM+平台推出的《研究所》改编自斯蒂芬·金政治色彩最浓重的小说之一。表面看,该剧沿用了《怪奇物语》(Stranger Things)的设定:一群拥有心灵感应与念动能力的“天赋”儿童被囚禁于某机构,以科学与国家安全之名遭受残酷实验。
但随着剧情推进,政治隐喻逐渐显影。主要场景成为威权体制的精准喻体——在系统性剥夺自由的过程中,儿童被物化与剥削。与《死亡区域》相似,《研究所》也设置了通过当下刺杀行动干预未来末日级政治事件的剧情线;如同《凶火》(Firestarter)与《魔女嘉莉》(Carrie),它同样揭示了当局如何滥用权力压制年轻声音。
剧中少年角色在忍无可忍后最终掀起对抗成人的起义。值得玩味的是,斯蒂芬·金本人曾向《时尚先生》(Esquire)指出作品与美政府边境骨肉分离政策的共鸣:“我创作于特朗普时期,日益感受到弱势群体与非白人主流群体正被边缘化。在写作过程中,特朗普真的开始监禁儿童——这令我毛骨悚然,因为简直就是在演绎我的书稿。但我不愿被视作《动物农场》或《1984》那样的寓言作家。”
尽管2025年多部斯蒂芬·金电影改编作获得好评,《研究所》剧集却收获两极评价,烂番茄指数仅64%。不过其商业表现亮眼,第一季收官后迅速获MGM+续订第二季。虽然原著情节已在首季完结,新季预计将拓展原创叙事,并延续相似的政治主题与隐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