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L应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库存充足但前景不明
阅读全文

锤刻创思寰宇网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正在耗尽全球标准的DRAM内存、SSD所需的NAND闪存以及硬盘的供应。Adata董事长陈立白(Simon Chen)通过《电子时报·亚洲版》的报道明确指出,在他从业三十年的经历中,从未见过上述所有组件同时出现短缺的情况。
陈立白进一步表明,Adata与其常规竞争对手之间并未像往常一样相互争夺供应。相反,云服务提供商——在当今时代几乎总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正在吞噬这些组件的所有可用产能。
似乎这一切还不够严重,陈立白认为硬盘短缺正在促使客户尝试购买SSD来满足非易失性存储需求,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存储短缺的恶性循环。据称,Adata的销售团队已接到指示,要“节约销售”并“优先考虑忠诚客户”。
上游供应商的库存被委婉地形容为“仅剩骨架”,仅能维持两到三周的供应,远低于通常两到三个月的产能水平。这意味着,SK海力士(SK hynix)、三星(Samsung)、美光(Micron)、铠侠(Kioxia)和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正在将大部分产品都卖给人工智能项目。
若有人对陈立白这番证实猜疑的声明的重要性仍存疑虑,不妨看一组数据:Adata在2024年占据了SSD市场11%的份额,并在内存市场持有5%的份额。这些百分比虽小,但针对的是全球市场,意味着Adata以精心谈判的价格大规模采购内存和闪存芯片,且交易很可能提前数月完成。若非如此,该公司的议价能力显然远胜于普通经销商。
自八月以来,该公司股价一路飙升,并在2025年第二季度创下15年来的营收新高。这与整个行业趋势保持一致:上一财季DRAM收入跃升17.1%,企业级SSD收入增长12.7%。就连CPU/GPU芯片制造商也对其高端产品收取巨额溢价。
所有这些由人工智能推动的需求正在影响所有现代消费电子产品的供应链。包括手机、电视、游戏机和汽车在内的大多数先进设备,都需要一种或多种当前需求旺盛的组件。如果您正在犹豫是否购买新手机、电脑或电视,明智之举是尽早行动。即使人工智能没有取代我们所有的工作,它似乎也已准备好占据我们所有的硅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