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率先监管AI伴侣聊天机器人,要求建立安全协议
阅读全文

锤刻创思寰宇网
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近日就公司近期达成的股权交易发表看法,强调必须重视推动制造业务的发展愿景。
在谈及助力晶圆代工业务成功时,可以说基辛格是扭转英特尔代工服务(IFS)势头的关键人物之一,尤其是在公司经历经济低迷时期后。他曾提出“5N4Y”等多项计划,为18A等芯片的研发奠定基础。在接受CNBC采访时,这位前首席执行官被问及对英特尔近期与英伟达(NVIDIA)及美国政府达成的股权交易看法,他表示:
“政府持股英特尔究竟是利是弊?在我看来,唯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这是否促进了英特尔晶圆厂的建设和产能填装?如果此举能推动在美国建造更多晶圆厂并实现产能填装,那就是积极的。若未能实现,则相反。这本质上是一个政策导向问题。显然市场在消息公布时作出了积极反应,但我们注意到其他股权投资尚未包含对填装英特尔晶圆厂的承诺。”
值得关注的是,在近期达成的交易中,英特尔尚未获得任何晶圆代工业务承诺。尽管美国政府持股必将影响美国企业投资英特尔晶圆厂运营,但目前尚未促成重大合作。当被问及绿队是否可能作出代工承诺时,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en Huang)未给出明确答复。超威半导体(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Lisa Su)同样未作明确表态。
在谈及拜登政府时期推出的《芯片法案》是否推动英特尔晶圆厂计划时,基辛格对前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失望,指责政府当时发放英特尔所需资金“为时过晚”。他强调,当前交易若不能助力英特尔代工业务,则难以产生实质效果。
基辛格还剖析了英特尔在他接手前多年积累的“运营乱象”。被问及英特尔为何落后竞争对手时,他指出对于这样的企业而言,整合代工与产品业务至少需要五年时间。他将18A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战略眼光,表示经过五年努力,英特尔终于推出了具备竞争力的产品。
“英特尔在过去15年间做出了一系列错误决策。这是公司的重建过程——我们失去了技术领导地位,多年未由技术专家引领方向,需要重建核心技术、制造能力、供应链和制程工艺。我曾预言重建技术基础需五年以上,如今我们尚未完全达成目标。但上周18A的进展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里程碑。”
在首席执行官陈立武(Lip-Bu Tan)领导下,英特尔正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然而围绕近期交易的乐观情绪,最终取决于它们能否加速实现英特尔的制造雄心。就目前形势来看,这些交易对代工业务的推动作用仍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