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德利·库珀新作首映,中年危机喜剧获烂番茄93%高分
阅读全文

锤刻创思寰宇网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那部被埋没的狼人经典之作——《银色子弹》(Silver Bullet)——于四十年前的今日登陆大银幕。这部1980年代的恐怖片迎来了重要周年纪念,却或许始终未获得应有的赞誉。
自1970年代开始创作以来,斯蒂芬·金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已有数十年之久,这一传统可追溯至近五十年前。这一切始于1976年《魔女嘉莉》(Carrie)的上映。事实上,《魔女嘉莉》即将迎来五十周年纪念,这充分说明了斯蒂芬·金在恐怖电影类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时间之久。
如今,另一部斯蒂芬·金改编作品也迎来了自身的里程碑。截至今日——2025年10月10日,《银色子弹》已问世整整四十年。
在斯蒂芬·金的整个写作生涯中,他仅创作过两部涉及狼人的作品:分别出版于1983年和1984年的《狼人周期》(Cycle of the Werewolf)与《魔符》(The Talisman)。不过,《魔符》本质上是斯蒂芬·金的奇幻故事,其中狼人角色仅是协助主人公完成冒险。
而《狼人周期》则是传统的狼人故事,以狼人为剧情核心。该书时间跨度长达数月,讲述了缅因州小镇塔克磨坊(Tarker's Mills)因月圆之夜屡遭狼人袭击而陷入的混乱、悬疑与谜团。
由丹·阿提亚斯(Dan Attias)执导的《银色子弹》是《狼人周期》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影视化改编。影片汇聚了加里·布塞(Gary Busey)、特里·奥奎因(Terry O’Quinn)、科里·费尔德曼(Corey Haim)与埃弗里特·麦吉尔(Everett McGill)等知名演员,生动呈现了塔克磨坊居民面对连环命案时的挣扎,并最终意识到凶手竟是狼人的过程。
影片的重要看点在于对狼人身份谜团的铺陈。与《美国狼人在伦敦》(American Werewolf in London)、《狼人》(The Wolf Man)及《少狼》(Teen Wolf)等作品不同,狼人并非故事主角。这种设定使狼人身份成为贯穿全片的悬念之源,令观众对多位角色产生怀疑。
《银色子弹》在叙事基调与狼人题材处理上亦与同期作品大相径庭。例如,它巧妙融合了成长电影元素与限制级血腥恐怖片特质。影片主角是一名残疾少年(由科里·费尔德曼饰演),他发现了狼人的存在并决心揭露——最终击败——这个怪物。
由于近几十年来电影公司推出了大量斯蒂芬·金改编作品,《银色子弹》被掩盖光芒实属必然,鲜少被列为这位文学大师的最佳影视改编之列。但即便如此,这部影片仍充满观赏乐趣,甚至堪称好莱坞最被低估的狼人电影。
影片选择以青少年角色作为英雄主角,使观众能轻松沉浸于近两小时荒诞不经的狼人动作戏码与经典恐怖桥段之中。加里·布塞与科里·费尔德曼等演员的精彩演绎更为影片增色不少。
当然,狼人形象本身亦是一大亮点。作为1980年代的电影,其视效虽不及当代标准,但狼人套装设计仍十分出色,塑造出既强悍又可怖的狰狞形象,完美契合狼人设定。
狼人变身场景的特效处理令人印象深刻——包括梦境片段中群体变身的画面——有效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影片开场即以突如其来的狼人杀戮奠定高能基调,虽中途稍有缓和,但很快便重拾节奏持续推进。
《银色子弹》的核心魅力,亦是其必看理由之一,在于它实现了恐怖电影两大基石——斯蒂芬·金与狼人题材——的唯一结合。这不仅因为二者皆是恐怖电影史上的标志性元素,更因其在叙事层面产生了绝妙的化学反应。
斯蒂芬·金故事的经典模式,在于揭示潜藏在平凡小镇与普通人群中的邪恶力量。而狼人这种通常被描绘成受诅咒的普通人、会在月圆之夜化作嗜血野兽的怪物,正是此类故事最完美的反派。
纵观所有因素,令人遗憾的是,即便在《银色子弹》上映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未见《狼人周期》的新改编计划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