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莱恩(Chris Lehane)堪称化解负面新闻的业界顶尖高手。这位曾担任克林顿时期阿尔·戈尔(Al Gore)新闻秘书、在爱彼迎(Airbnb)应对过从本土到布鲁塞尔各类监管危机的首席危机管理者,深谙舆论操控之道。如今他正面临职业生涯中最棘手的挑战:作为OpenAI的全球政策副总裁,他的任务是要让世界相信这家公司真心致力于人工智能民主化——尽管其行为模式越来越像所有曾标榜与众别的科技巨头那样。

Cover Image

本周在多伦多Elevate会议上,我与他在台上进行了二十分钟的对谈。这二十分钟本应突破官方说辞,触及侵蚀OpenAI精心构建形象的真实矛盾。这并不容易,也未能完全成功。莱恩确实精通业务:他富有亲和力,言辞合理,承认不确定性,甚至谈及凌晨三点惊醒,担忧这一切究竟能否真正造福人类。

但当你的公司正在传讯批评者、榨取经济萧条城镇的水电资源、复活已故名人来巩固市场统治地位时,善意显得如此苍白。

公司的Sora问题实为一切矛盾的核心。上周发布的视频生成工具似乎直接内置了受版权保护的内容。这对已被《纽约时报》《多伦多星报》及半个出版业起诉的公司而言堪称大胆举措,但从商业营销角度看却十分高明。这款仅限邀请使用的应用迅速登顶应用商店,用户们忙着创建数字分身、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的虚拟形象、皮卡丘与《南方公园》卡特曼等角色,以及图帕克·沙克等已故明星。

被问及为何推出包含这些角色的新版Sora时,莱恩辩解称Sora如同印刷机般的“通用技术”,正在为缺乏天赋或资源的人普及创造力。他在台上声称,即便自称“创意零基础”的他也能制作视频。

他回避的关键在于:OpenAI最初“允许”权利持有人选择退出作品训练,这完全违背版权惯例。当发现用户热衷使用版权素材后,公司又“进化”为选择加入模式。这并非迭代创新,而是在试探法律底线。(尽管美国电影协会上周发出法律威胁,但OpenAI似乎已逍遥法外。)

这自然令人想起指控OpenAI窃取劳动成果却不分享收益的出版商们。当我追问莱恩关于出版商被排除在利益分配之外时,他援引了本应平衡创作者权利与公众知识获取的美国法律原则——合理使用,并称之为美国科技霸权的秘密武器。

或许如此。但近期采访莱恩旧主阿尔·戈尔时,我意识到人们完全可以直接询问ChatGPT而非阅读我在TechCrunch的报道。“这确实是迭代,”我说,“但也是替代。”

莱恩收起官方辞令回应:“我们都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台上轻描淡写地说要探索新经济模式很容易,但我相信我们会找到方案。”(我听到的潜台词是:我们正在即兴发挥。)

还有无人愿诚实回答的基础设施问题。OpenAI已在德州阿比林运营数据中心园区,最近更与甲骨文(Oracle)软银(SoftBank)合作在俄亥俄州洛兹敦破土动建巨型数据中心。莱恩将AI普及比作电力革命,称最后接触者仍在追赶,但OpenAIStargate项目却正瞄准那些经济弱势地区建设耗水耗电惊人的设施。

当被问及这些社区将受益还是沦为代价承担者时,莱恩大谈千兆瓦与地缘政治。他指出OpenAI每周需约1千兆瓦能源,而中国去年新增450千兆瓦及33座核设施。他声称若民主国家想要民主AI就必须参与竞争,并描绘着电网改造后美国再工业化的蓝图:“我内心的乐观主义者认为这将推动能源系统现代化。”

这番说辞振奋人心,却未解答洛兹敦和阿比林居民是否会因OpenAI生成声名狼藉先生(The Notorious B.I.G.)视频而面临水电费飙升——须知视频生成正是最耗能的AI应用。

更有人性代价存在:访谈前一天,塞尔达·威廉姆斯(Zelda Williams)在Instagram恳求陌生人停止发送其已故父亲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的AI生成视频。她写道:“这不是艺术创作,而是用人类生命制作令人作呕的过度加工热狗。”

当我质问公司如何调和这种情感伤害与企业使命时,莱恩大谈责任设计、测试框架与政府合作等流程,反问道:“这类问题根本没有先例可循,对吧?”

莱恩偶尔会流露脆弱,承认OpenAI所有行动都伴随着“巨大责任”。无论是否刻意表演,我选择相信这些瞬间。离开多伦多时,我意识到自己见证了一场政治话术大师课——莱恩在针尖上跳舞,回避着那些连他自己都可能不认同的公司决策。随后爆出的新闻让本已复杂的局面更显诡谲。

非营利倡导组织Encode AI的AI政策律师内森·卡尔文(Nathan Calvin)披露,就在我与莱恩对话时,OpenAI竟派警长副手在晚餐时间前往其华盛顿住所送达传票,索要他与加州立法者、大学生及OpenAI前员工的私密通讯。

卡尔文指称此举系OpenAI针对加州SB 53AI监管法案的恐吓策略,公司以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法律纠纷为借口打压批评者,暗示Encode秘密接受马斯克资助。他嘲讽OpenAI声称“致力完善法案”的说辞令人发笑,并在社交媒体直指莱恩是“政治暗黑艺术大师”。

在华盛顿这或许是赞誉,但对标榜“造福全人类”的OpenAI而言,这无异于控诉。更关键的是,连OpenAI内部员工也对公司蜕变方向心存矛盾。

据马克斯报道,Sora 2发布后多名现任及前任员工在社交媒体表达忧虑。其中OpenAI研究员兼哈佛教授博阿兹·巴拉克(Boaz Barak)写道:“技术令人惊叹,但庆贺避免重蹈社交应用与深度伪造覆辙为时过早。”

周五,OpenAI使命对齐负责人乔希·阿基姆(Josh Achiam)就卡尔文指控发布更震撼的推文。他以“可能终结职业生涯”为前提写道:“我们不能沦为令人恐惧的强权而非德行典范。我们对全人类负有责任与使命,践行这份职责的标准至高无上。”

值得驻足深思:一位OpenAI高管公开质疑公司是否正变成“令人恐惧的强权”,这与竞争对手攻击或记者质询性质截然不同。这是选择相信公司使命的员工,正冒着职业风险承认良知危机。

这个具有决定性的时刻,其内在矛盾可能随着OpenAI狂奔向通用人工智能而愈发尖锐。这让我意识到,真正关键的问题并非克里斯·莱恩能否兜售OpenAI的使命,而是包括内部员工在内的众人,是否依然相信这个使命。


文章标签: #人工智能 #OpenAI #公关危机 #版权争议 #伦理困境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