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已计划在Zen 6架构中通过D2D互连技术实现巨大提升,而有趣的是,这一技术的雏形已在Strix Halo APU中初现端倪。

Cover Image

在深入探讨之前,必须肯定High Yield在发现Strix HaloD2D互连变革方面所做的努力,这确实是个激动人心的发现。虽然AMD可以依靠工艺进步、重构小芯片设计等手段提升性能,但自Zen 2以来,其D2D(芯粒间)互连技术始终沿用相同方案。不过这一局面或将随着Zen 6处理器改变——值得注意的是,Strix Halo APU中已显现出“Zen 6技术基因”。

当前互连技术的工作原理是:AMD通过CCD边缘芯片上的“SERDES PHY”实现芯粒通信。该技术让高速串行链路能够穿越有机基板与I/O/SoC芯片交互。SERDES作为串行器/解串器,主要将来自各个CCD的并行数据流转换为串行比特流,并在封装内传输——因为仅靠传统基板布置数百根铜线连接芯粒并不现实。

在接收端,解串器会将串行比特流还原为架构数据。若您质疑SERDES效率不足,您的判断完全正确:串行化/解串化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用于时钟恢复、均衡和编解码;其次,数据流转换还会增加两端D2D通信的延迟,这正是现有技术的缺陷。

D2D通信仅限于传统芯片时,SERDES尚可胜任。但随着NPU的加入,AMD等企业需要更稳定、低开销的存储器与CCD带宽。通过Strix HaloAMD重构了Zen 6芯片的通信方式——采用台积电InFO-oS(集成扇出型基板)技术与重布线层(RDL)相结合的实现方案。

为解决数据流转换的开销问题,AMDStrix HaloRDL中介层内布置了多组细短并行导线。InFO-oS技术在硅芯片与有机基板间布设线路,使得CPU架构可通过宽并行端口通信。High Yield通过观察到Strix Halo呈现矩形微小焊点阵列(典型扇出实施方案),以及大型“SERDES”模块被移除的现象,推断出这项新技术。

新方案由于取消串行化/解串化过程,成功降低功耗与延迟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CPU架构的端口数量,整体带宽得以扩展。但扇出方案也存在挑战:多层RDL的设计复杂性,以及因芯片下层空间布满扇出布线而需要重新规划布线优先级。

无论如何,AMDStrix Halo中展现的D2D互连技术令人惊叹,预计该方案将延续至Zen 6 CPU。再次感谢High Yield这一卓越发现。


文章标签: #AMD #Zen6 #互连技术 #能效提升 #处理器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