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C:防火墙》9月29日迎首轮大型更新,突破点上线
阅读全文

锤刻创思寰宇网
一种新型设备希望通过利用一种听起来黏糊糊的生物——黏菌——来强化密码技术。这个想法在简短的标题语境下可能听起来相当古怪。然而,根据黏菌加密(SlimeMoldCrypt)的发明者斯蒂芬妮·伦奇勒(Stephanie Rentschler)的说法(消息来源Hackster.io),其基本概念在于,黏菌那混乱且不可预测的菌丝所创造出的图案“天生就能抵抗计算解密——即使是量子机器也不例外”。
伦奇勒的博客文章表明,这项发明在现阶段仍是一个“推测性”的设备。例如,你现在还不会看到Cloudflare公司的员工在照管黏菌加密设备。不管怎样,Cloudflare在其旧金山办公室已经拥有自己利用有机随机性的、由熔岩灯驱动的“熵墙”装置。
黏菌加密依赖于一种名为多头绒泡菌的活体黏菌。伦奇勒指出,其“不断变化的菌丝网络”可以形成种子,从而产生具有诱人不可预测性的加密密钥。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合理的提议,与上述Cloudflare的技术有很强的相似之处。然而,或许因为这是一个艺术大学的项目,黏菌加密还增加了一个情感元素……
发明者提出,在使用黏菌加密设备时,操作者必须照料和呵护黏菌,以保持其加密的健康状态。“你的加密强度直接与你的照料挂钩:通过管理光照、湿度和营养这三个环境控制因素,你可以影响黏菌的活力,”伦奇勒说。“你投入的关注越多,其细胞运动就越活跃,从而增强你加密的熵值。”
根据我对这类玩具的有限了解,这个过程似乎非常像数字宠物。而且,就像拓麻歌子(Tamagotchi)一样,如果照料不周,你可能会杀死你实际上有生命的黏菌朋友。“忽视会削弱系统。如果黏菌的活动停止,你的保护也会停止,你的信息将完全暴露,”这位来自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Arts Vienna)的有修养的设计师兼研究员解释道。
Hackster指出,黏菌加密内部核心是一块树莓派 Pico(Raspberry Pi Pico)开发板。发明者没有明确说明,但黏菌的图像捕捉结果很可能被转换成随机数种子,用以驱动设备的加密算法。这与我们上面提到的Cloudflare熔岩灯熵墙所采用的基本方法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