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念早期互联网的时光,那时网络上的大多数内容都显得真实可信——远在机器人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泛滥之前。现代网络已发生巨变,如今“虚假”内容的数量似乎已超过了真实内容。你再也无法完全信任任何信息,尤其是在浏览产品网站上的评价时。

Cover Image

无论你身处亚马逊Yelp谷歌还是某个品牌的自营网店,阅读评价时都需要带着审慎的眼光。众所周知,企业会过滤差评、付费购买好评并操控评价的显示方式。这一问题已严重到让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在去年开始严厉打击虚假评价。

作为曾深受虚假评价之害的人,我逐渐学会了识别非真实评价中常出现的可疑迹象。以下是我总结的鉴别要点,也是你应当避开的陷阱。

空洞笼统的措辞

网络评价最明显的不可信迹象,就是通篇使用泛泛而谈的语言。真实的评价通常包含具体细节、真实体验和带有情感的表达(无论褒贬)。笼统模糊的措辞未必一定是虚假的,但其参考价值微乎其微。

需要警惕的表述包括“产品很棒”或“运行完美”这类未阐明产品优点或使用效果的评价。购买者的体验细节在哪里?他们是如何使用的?产品是否符合预期?是否遇到了任何缺陷?或者发现了什么意外之喜?

如果评价除了平淡无奇的套话之外毫无实质内容,那么最好直接忽略并继续浏览其他评价。

未提及具体产品

让我对虚假评价产生怀疑的一个重要迹象,是评价中甚至没有提到所评产品。这一点与第一点类似但不完全相同。请听我解释。

某些评价可能文笔流畅,充满了产品的“个人体验”,但如果始终未提及产品名称,你便无法确定他们谈论的是同一款商品。这可能是虚假评价,可能是复制粘贴的内容,或者评价对象是其他产品。(众所周知,亚马逊的商品会重复使用产品ID,导致商品页面变更后仍保留之前产品的所有评价。)

当然,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评价中将产品称为“苹果带闪电接头的EarPods耳机,适用于iPhone的有线耳塞”,你同样应对其真实性保持怀疑。真实用户不会这样表述。“苹果EarPods”已足够明确产品身份。

跨产品重复相同短语

这个警示信号较难察觉,因为你需要点击评价者的个人资料查看其历史评价。但若某条评价显得可疑,这个方法值得一试。

在不同产品评价中重复相同短语的评价者极有可能在造假。往好了说,这意味着他们缺乏独到见解,使其评价价值降低;往坏了说,他们可能只是在所有商品上复制粘贴相同文字,这无法反映真实想法。或者他们可能批量评价了一堆几乎未测试过的产品。谁知道呢?

一条有价值的评价,必须是基于真实生活体验的个人叙述。即使你确实购买并评价了几款游戏鼠标,在所有评价中重复使用完全相同短语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你是真诚评价,理应对每款产品都有具体的喜好与不满之处。

夸张的表达方式

任何充满无休止的积极评价、通篇都是好话的评价都应引起怀疑,尤其是当赞美之辞过于夸张,让人感觉更像是广告而非评价时。

即便是最满意的用户也会提出一些不满、注意事项或警告。如果某人对产品的热爱近乎狂热,这不禁让人怀疑他们是否在提供平衡、有益且真实的评价。如果听起来好得令人难以置信,那通常就不是真的——这条法则在评价领域同样适用。

这方面你需要依靠直觉判断,因为有些人天生热情且只关注积极面,但在网络评价领域,这类真实用户实属罕见。如果同时发现其他警示信号,你务必保持警惕。

同日集中出现的五星评价(或短期内密集出现)

如果你和我一样,可能经常在网上购买大量商品……即便如此,你也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购买如此多的产品,以至于能在同一天留下大量五星评价。一次性回顾所有过往购买记录并进行评价是一回事,但给所有商品都打五星则是另一回事。

然而,当你打开某些用户的评价历史时,他们的行为正是如此。如果某人只给出五星评分,表明他们并未认真思考评分标准——最坏的情况下,他们可能因虚高评分而获得报酬或奖励。

同样地,如果某个产品在同一天(或几天内)涌现大量五星评价,这可能是有人为该产品购买评价的信号。务必留意这种现象。

一星评价同样存在问题

如果某人的评价历史中夹杂着几条一星评价,这反而是真实性的体现。但并非所有一星评价都具有同等参考价值。那些拥有大量五星评价夹杂少量一星评价的用户,可能正在用一星评价来掩盖虚假评价的痕迹。

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但事实如此。当你我这样的用户试图甄别虚假评价时,造假者也在研究规避检测的技巧——这便是其中之一。偶尔穿插真实评价能让他们的虚假评价显得更可信,你需要意识到有人正在使用此类策略。

与此同时,如果某个产品拥有大量一星评价,你也应保持怀疑态度。不仅因为人们会因各种无厘头的原因给出一星评分,竞争对手公司有时也会付费购买负面评价以打击对手。无论是五星还是一星评价都值得仔细审视,尤其是在亚马逊这类电商平台。

无活跃记录的新账号

由新账号发布的评价虽不能直接证明其虚假,但确是需谨慎对待的信号。正如有良好记录的乘客更易被网约车司机接单一样,你应该更倾向于相信那些有撰写真实、有益、可信评价历史的用户。

简单的事实是:新账号可能属于任何人。可能是付费评价者,可能是意图抹黑对手的竞争对手,可能是怒气冲冲的消费者,也可能是试图推广自家产品和服务的员工。

而那些观点多元的常规评价者,更可能是拥有你所购产品实际体验的真实用户。在结算前,请同时调研你选择信任的评价者和意向购买的产品。


文章标签: #虚假评价 #识别技巧 #网络购物 #消费者保护 #电商平台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