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大乱斗暗藏延迟式反盗版机制,强制马里奥模式随机击飞启动
阅读全文

锤刻创思寰宇网
时至今日,你所使用的Windows 11在某些层面仍被标识为“Windows NT”,这源于其血统可一路追溯至声名显赫的Windows NT。版本3.5被公认为这款“新技术”Windows最为关键的发布——恰逢31年前的今天,Windows NT 3.5正式面向公众发布,此刻我们不妨回顾一下Windows的这位先祖。
微软最初发布NT时,其目标并非家庭PC。它专为企业市场打造,彼时Novell NetWare统治着网络领域,而UNIX工作站则是“严肃”计算人士眼中唯一真正的工作站。大众熟知的友好图形界面Windows 3.1,本质上仍是MS-DOS的前端,这意味着在工作站用户看来,它不过是初级用户使用的初级电脑。
相比之下,Windows NT被设计成一张白纸般的全新完全32位操作系统,具备可移植内核、抢占式多任务和受保护内存。戴夫·卡特勒(Dave Cutler)及其团队——其中许多成员是DEC公司VMS系统的老将——怀揣着远超微软当时流行消费级产品的远大抱负来打造Windows NT。
首个版本Windows NT 3.1(1993年发布)更像是一个概念验证,而非实用操作系统。由于源于微软与IBM夭折的合作,其开发期间代号据称为“NT OS/2”,并以臃肿著称。其最低配置要求80386处理器和12MB内存才能流畅运行——而在当时,4MB内存是常态,8MB已属奢侈。它安全、现代且具前瞻性,但评测者最常用的词是“缓慢”。
于是,代号“Daytona”的Windows NT 3.5登场。它并未重塑操作系统,但做了次优选择:调优、精简并加速。微软重构了大部分网络堆栈,使文件和打印共享速度显著提升。性能优化降低了对内存的需求,该系统开始真正可靠地作为工作站操作系统和服务器(当时它作为两种独立产品销售)。Daytona是NT不再像实验品而开始像真正产品的转折点。
除性能外,网络是明星级升级。网络功能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许多人误以为“NT”代表“网络技术(Network Technology)”。当互联网刚刚进入公众视野时,NT 3.5带来了一流的TCP/IP支持。微软将FTP和Telnet客户端等工具与其改进的TCP/IP堆栈捆绑,使NT机器能够相对轻松地连接至那个陌生且快速增长的“万维网”。与NetWare或早期的UNIX机器相比,NT突然不再像笨重的新奇事物,而更像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另一个如今常被遗忘的细节是:NT并不仅限于英特尔的x86世界。微软为MIPS处理器、DEC的Alpha芯片甚至后来的PowerPC处理器提供了NT 3.5版本,这反映了卡特勒对可移植性的执着。内核围绕硬件抽象层设计,这在当时是雄心勃勃的想法,意味着同一代码库理论上可跨架构运行。实践中,凭借英特尔的制造专长,x86很快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1994年,NT作为跨平台操作系统的理念并非营销噱头;它确实在这些平台上发布了。
然而,其界面仍保持老式风格。NT 3.5看起来依然像Windows 3.1,包括经典的程序管理器和文件管理器。这熟悉的外表使从16位Windows过渡的用户易于上手,但也可能延缓了专业用户的采纳速度。在初始3.5版发布仅九个月后推出的Windows NT 3.51,通过增加对通用控件库等功能的支持,使得编写也能在NT上运行的Windows 95应用程序变得容易得多。
不过,NT的关键不在于外观,而在于奠定基础。当1996年NT 4.0带着Windows 95的外壳问世时,方向已很明确。NT赢得了微软内部针对基于DOS的Windows的内战。Windows 2000证明了基于NT的系统能同时满足工作站和消费级用例,这最终成就了2001年的Windows XP,它将消费版和企业版统一到了一个NT代码库下。
回望过去,Windows NT 3.5是一个过渡版本。它是“新技术”开始证明自身价值的时刻。它并不炫目,但至关重要,因为若没有Daytona,就不会有XP、Windows 7乃至Windows 11——我们将身处一个微软始终未能彻底摆脱DOS的世界,或许我们所有人都在使用Mac电脑。
对于一款大多数人从未安装过的操作系统而言,这已然是相当厚重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