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曾撰文坦言,自己会屏蔽YouTube平台上的所有广告。尽管身为依靠广告收益谋生的文字工作者,我对此举毫无愧意——过去如此,现在亦然。理由很多,但根本原因在于YouTube已然成为“平台劣化”的典型范本:故意摧毁用户体验后再收费修复的功能,这种行径足以引发众怒。

Cover Image

这个视频巨头的运营状况仍在持续恶化。过去一年间,YouTube非但未见改善,反而在我能想到的每个维度都变得更糟——当然,谷歌公司自身除外。用户被迫承受着恶劣广告的狂轰滥炸,其中不乏涉嫌欺诈的产品宣传。Shorts短视频区充斥着盗搬内容和零成本制作的垃圾内容,大量所谓“AI生成”的劣质作品甚至直接由谷歌官方提供。

最感到绝望的或许是平台内容创作者本身。他们早已被迫沦为算法奴隶,只能在割裂的内容分类中疲于奔命,依靠严苛的更新频率维持收益,而平台晦涩难懂且漏洞百出的管理机制更时时阻碍着他们的创作。如今他们又不得不面对随意扼杀视频流量的“AI”内容过滤器,甚至讨论超越幼儿园认知水平的话题时,都不得不使用“非活体”、“R开头的词”这类幼稚的自我审查用语。

简而言之,YouTube已然沦为垃圾场,而谷歌的几乎每个决策都在加速其腐化进程。这些举措包括未经创作者知晓或同意就添加AI过滤器,如今更变本加厉地将AI垃圾注入用户体验的每个角落。但正如曾经的Facebook谷歌搜索引擎,它仍是互联网视频领域事实上的垄断者,这种地位难以撼动。

是否震惊于YouTube竟同时对用户和内容创作者展现敌意?很遗憾,在中国以外的全球绝大多数地区,这个平台都是网络视频的代名词。只要你还接触网络,就几乎不可能完全避开它。尽管存在Nebula等替代平台,许多YouTube创作者也会多平台分发内容,但放弃YouTube就意味着放弃事业——这就是垄断的运作机制。

那么究竟什么能让我愿意付费?现状于我而言毫无改善,我依然屏蔽所有广告——即便任职于重度依赖该平台的公司。但谷歌最新倾泻的AI垃圾让我不禁思考:到底需要什么条件,我才可能为YouTube支付任何形式的费用?

答案是:谷歌,如果你们提供屏蔽AI内容的选项,我将心甘情愿订阅YouTube Premium。只需在语言、外观设置旁边添加一个开关,就像那个形同虚设的“受限模式”按钮。YouTube既已要求生成式AI制作的内容添加警示标签(尽管据我观察根本未强制执行),如今又为创作者提供便捷工具将AI垃圾注入各个角落,那么它必然——或者说理应——具备标记AI生成视频或合成音频的技术能力。

让我关闭这个功能,这就是我每月支付15美元的理由。见鬼,如果不必在诡异谷效应的缩略图海洋中挣扎,我甚至愿意忍受少量广告。

但这永远不可能发生。谷歌今年豪掷750亿美元推进AI战略,执意将Gemini等工具强行植入所有产品线(包括面向用户和企业端的各项服务)。若承认部分用户可能不愿在原本建立在人类联结与创造力之上的产品里持续躲避AI垃圾,这种舆论导向是公司绝对无法接受的。

即便最佳情况下此举能从我这类顽固用户中获得数百万美元收益,谷歌也绝不能容忍“生成式AI并非处处受欢迎”的潜在暗示。至于巨资投入的AI工具和数据中心是否产生回报,我无法断言。但可以确信的是:试图强迫用户为Gemini付费绝不会赢得人心。

但我衷心希望自己的悲观预测被现实推翻。这就是我悬赏的胡萝卜,YouTube。我要求的是一项实施难度不高,却能实质改善用户体验的功能。我深知谷歌早已不再掩饰作恶的倾向,也接受了这个现实——即便抛弃其搜索引擎和浏览器,谷歌依然庞大到不能倒,绝大多数用户根本无法避开它。

只要给我屏蔽YouTubeAI垃圾的选项,我自会欣然付费。在此之前,无论谷歌如何阻挠,AdGuardRevanced依然运行良好。


文章标签: #YouTube #AI内容 #平台批评 #创作者困境 #付费订阅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