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 Machines Lab致力AI模型一致性,解决响应随机性难题
阅读全文

锤刻创思寰宇网
在2025年科隆国际游戏展前夕,英伟达(NVIDIA)宣布即将对GeForce NOW云游戏体验进行重大升级。全新服务器硬件(从RTX 4080级Lovelace架构升级至RTX 5080级Blackwell架构GPU,并搭载AMD Zen 5 8核CPU)即日起面向接入美国圣何塞、洛杉矶、芝加哥、纽瓦克以及德国法兰克福、法国巴黎地区RTX服务器SuperPOD的Ultimate会员开放。更多城市将逐步升级,用户可通过官方页面查看进度。
硬件升级显著提升了游戏性能,尤其针对支持RTX 50系列独有DLSS 4多帧生成技术的游戏。目前首批支持更强悍GeForce NOW硬件的23款PC游戏中,绝大多数已兼容DLSS 4技术,包括:
• 《Apex英雄》
• 《刺客信条:影》(Assassin's Creed Shadows)
• 《博德之门3》(Baldur's Gate 3)
• 《黑神话:悟空》
• 《无主之地4》(Borderlands 4)
• 《明暗33号远征》(Clair Obscur: Expedition 33)
• 《反恐精英2》(Counter-Strike 2)
• 《克罗诺斯:黎明重现》(Cronos: The New Dawn)
• 《赛博朋克2077》(Cyberpunk 2077)
• 《暗黑破坏神4》(Diablo 4)
• 《毁灭战士:黑暗时代》(Doom: The Dark Ages)
• 《沙丘:觉醒》(Dune: Awakening)
• 《消逝的光芒:野兽》(Dying Light: The Beast)
• 《上古卷轴4:湮没重制版》(The Elder Scrolls IV: Oblivion Remastered)
• 《禁闭2》(Grounded 2)
• 《地狱即吾乡》(Hell Is Us)
• 《夺宝奇兵:大圆圈》(Indiana Jones and the Great Circle)
• 《黑手党:旧国度》(Mafia: The Old Country)
• 《微软模拟飞行2024》(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 2024)
• 《守望先锋2》(Overwatch 2)
• 《泰坦之旅2》(Titan Quest II)
• 《星际战甲》(Warframe)
• 《巫师3》(The Witcher 3)
性能提升幅度完全可比拟从RTX 4080升级至RTX 5080台式机显卡的效果。这本身已值得庆贺,尤其这还是一次免费升级。但正如我在2025科隆游戏展报告中所指出的,此次GeForce NOW的“升级”远不止切换到RTX Blackwell服务器硬件这么简单。
云串流现已支持最高5K@120FPS、1440P@240FPS或1080P@360FPS(需兼容设备)。此外,英伟达推出了名为影院级画质串流(Cinematic Quality Streaming,CQS)的全新功能套件,包含YUV 4:4:4色度采样、10位HDR、支持RPR(参考图像重采样)的AV1编码、基于AI的全新锐化过滤器(用于降低噪点与伪影并提升游戏内平视显示器清晰度)以及DPI感知技术。CQS的核心目标正是对抗任何串流都难以避免的压缩伪影。科隆游戏展上,英伟达演示了该技术在《黑神话:悟空》等高细节游戏中的卓越表现——植被与毛发等易受压缩影响的细节得到了更好呈现。
经过实际居家测试,我发现CQS存在一项限制:帧率。具体而言,完整CQS算法套件仅在“串流质量”中选择“影院”模式时启用,而该模式最高仅支持60FPS串流。若选择可开启5K分辨率和120FPS的“自定义”模式,需注意英伟达明确表示“画质将不被优先保障,启用所有功能可能影响串流性能的其他方面”。不过自定义模式仍支持启用10位YUV 4:4:4、AI视频过滤器(配备0-10级降噪与锐化滑块)以及HUD锐化过滤器。
这略显遗憾,因为目前似乎无法同时兼顾极致画质与高帧率。在120Hz(或更高)显示器上对比两种模式后,我最终选择了自定义模式——两者在清晰度与锐利度上差异并不显著。但本次录制的视频素材基于影院模式生成,主要因YouTube平台最高仅支持4K@60FPS。
测试使用LG G5 55英寸OLED电视(与日常游戏PC共用),该PC搭载英伟达旗舰显卡GeForce RTX 5090。习惯了本地游戏的显示效果后,我仍能察觉云游戏的一些视觉差异(主要表现为图像略显柔和,即便启用新锐化过滤器),但差距已大幅缩小。凭借CQS技术与RTX Blackwell升级带来的视觉效果堪称顶级,除高端本地PC体验外已超越所有游戏平台,而这还是与昂贵硬件对比的结果。就此而言,GeForce NOW无疑是更便捷的选择。
尽管延迟方面已有改进(如采用Rivermax硬件数据包调速技术),我仍能明显感受到操作响应度的差异:云游戏操控角色时的迟滞感足以被感知。当然,网络状况因人而异。但问题在于,即便我的网络环境并非理想(距最近的法兰克福服务器约1250公里),对大多数用户而言改善空间有限。实测数据显示,GeForce NOW会话报告显示网络评分优异,全程测试ping值稳定在22-29毫秒。我全程使用有线网络连接与有线控制器,无线连接和控制器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延迟感。
即使在《守望先锋2》中测试1080P@360FPS串流,仍无法媲美本地游玩体验——更不利的是,竞技游戏对延迟容错率极低,而单人或合作游戏尚可适应轻微操作迟滞。个人绝不会以云游戏方式游玩竞技类游戏,部分原因在于心理层面:总会忍不住设想“若在本地运行,或许已击杀那个敌人”。
需注意L4S(低延迟、低丢包、可扩展吞吐量)协议的影响。该IETF网络协议现已在GeForce NOW串流设置中默认启用,但若用户ISP与路由器不支持L4S,则实际无法生效。这项技术有望改善网络延迟,或可减轻前述轻微延迟感。但由于我的ISP与路由器均不支持,无法进行有效测试。目前仅康卡斯特(Comcast)与T-Mobile向其网络与用户部署了该技术,普及仍需时日。
总结而言,英伟达GeForce NOW早已是当前最卓越的云游戏服务,而RTX 5080服务器升级与多项改进进一步拉大了与竞品的差距。毋庸置疑,若选择云游戏,此乃不二之选。画质已接近本地体验,但操作响应度仍存差距。L4S的推广或能稍改善情况,但可预见的未来内,物理限制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因此,云游戏似乎更适合相对休闲、对延迟不甚敏感的玩家。尽管这覆盖了大多数玩家群体,对英伟达而言并非致命问题。此外还需考量噪音与能耗两大因素:相较本地游戏,GeForce NOW在这两方面均具优势,既能提供安静环境,又显著更经济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