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PCWorld编辑,我确实积累了不少电脑安全心得,但这些知识并非与生俱来。没错,经过多年撰写安全类文章,我才逐渐掌握了这些要领。回首往事,我也犯过一些令人尴尬的安全错误,至今想起仍会头皮发麻。以下是我最惨痛的几次教训。

Cover Image

  1. 公共Wi-Fi遭遇入侵

我过去经常在旅途中使用公共Wi-Fi却未启用VPN(就像我们在PCWorld评测的那些产品)来加密数据或隐藏电脑IP地址——尽管某些网络属于可被黑客窃取登录信息、个人消息和财务数据的开放式未加密网络。就我所知,虽侥幸未遭遇上述情况,但自从在纽约机场连接公共Wi-Fi后,每天都会接到境外骚扰电话,我怀疑正是那时手机号从电脑文档中被盗并加入了恶意骚扰电话清单。

  1. 台式机向陌生人敞开

多年来我对台式机安全过于松懈,甚至没有设置Windows开机密码——尽管我经常外出工作,且家中常有维修人员进出,他们完全可以轻松启动电脑盗取大量敏感个人文件。所幸在加强安全防护前并未出事。如今我的台式机始终配备Windows Hello登录验证,确保只有我能启动系统。

  1. 账户沦为黑客靶子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在线账户仅靠用户名和密码保护——尽管其中存有护照细节和出生证明电子版等敏感文件。这意味着一旦密码被破译,这些账户就成了黑客的囊中之物。我的密码确实遭遇过泄露:诺顿360豪华版(Norton 360 Deluxe)的暗网监控服务就曾确认Dropbox账户密码在暗网流传。现在我在所有可能账户上都启用多重验证,即便密码失窃,黑客也无法登录。

  1. 误触友人带毒硬盘

大学合作项目期间,一位朋友因Adobe InDesign文件过大无法网络传输,便借给我移动硬盘。盘中确实有所需文件,但同时也藏有盗版网页应用Ashampoo——点击之后立即向电脑下载了木马病毒。万幸的是杀毒软件及时拦截并隔离了威胁。自此我对任何外来存储设备都保持高度警惕,默认其可能携带病毒。

  1. 错失Windows 11升级良机

我的游戏电脑需更换主板才能正常升级Windows 11。一年前本有预算完成此事,却将资金挪作他用,导致至今仍在使用功能受限的Windows 11版本。由于短期内难以凑足主板购置资金,我只能坚守Windows 10系统——而今年10月14日(Windows 10终止支持日)之后,我将无法再获得最新的系统安全更新。


文章标签: #网络安全 #数据保护 #账户安全 #系统升级 #病毒防护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