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升人工智能芯片产量的主要障碍并不仅限于中芯国际(SMIC)等企业的产能限制,国产高带宽内存(HBM)技术的缺失才是更关键的因素。

Cover Image

虽然中国距离实现充足的HBM生产尚有差距,但若美国不进一步升级出口管制,这一局面可能发生转变。北京正快速推动国内企业转向自主技术体系,例如采用华为寒武纪(Cambricon)的解决方案,但核心问题在于国内资源能否满足巨大需求。通常讨论中国提升算力面临的制约时,半导体产能不足确实是一大焦点,但SemiAnalysis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热潮中,对外国HBM的依赖实则产生了更大影响。

报告称中国正面临“HBM瓶颈”,其目前主要依赖美国出口管制前积累的HBM库存。三星成为中国HBM需求的主要受益者——据称该韩国巨头向中国出口了1140万堆栈的HBM,占中国当前库存的绝大部分。虽然通过“灰色渠道”或可满足部分海外HBM需求,但明显可见其他国家向中国的HBM流通已大幅减少。

基于台积电(TSMC)中芯国际的产能,华为可轻松生产80.5万颗昇腾910C芯片,但国内缺乏足够HBM支撑这批产量。这表明内存类型限制了北京拓展人工智能算力市场的努力。若无法实现充足的HBM生产,中国国产AI芯片计划将难以落地,而英伟达(NVIDIA)/超微半导体(AMD)等西方厂商将相对华为保持巨大优势。

在国内HBM产能扩张方面,长鑫存储(CXMT)等企业面临将标准DRAM转化为HBM技术所需设备的严重制约,因此中国政府正推动该领域限制的放宽。不过考虑到国内HBM领域获得的投资以及与相关制裁措施的不明确性,据SemiAnalysis预测,中国到2026年或可升级至HBM3E技术——这意味着若未采取应对措施,HBM瓶颈可能只是短期困境。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企业全力降低对西方技术依赖的背景下,其人工智能芯片产业将如何在美国出口管制下实现突破。然而截至目前,它们尚未建立能完全满足中国AI产业需求的完整供应链体系。


文章标签: #人工智能 #芯片 #HBM #半导体 #国产化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