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师3》新模组推出,融入怪物猎人玩法,拥有超大狩猎地图
阅读全文

锤刻创思寰宇网
两名大学毕业生设计了一款3D打印装置,仅需利用稀薄空气即可每日产生约六升(约合1.6加仑)饮用水。这个恰如其名的“空气取水”(Water from Air)项目,通过3D打印技术、先进材料以及被称为“大气水生成”(AWG)的现象实现空气中水分的凝结。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们致力于打造便携且价格亲民的设备来实现这一目标。
对于日常用水便利的人群而言,可能很少思考水资源问题。但设计者路易莎·格劳佩(Louisa Graupe)和尤利卡·施瓦茨(Julika Schwarz)在了解到全球数十亿人面临水资源短缺困境后,决心解决这一问题。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显示:“全球约72%人口面临水资源安全问题,其中8%处于严重缺水状态。”现有解决方案通常远超个人能力范围——“现有的大气取水系统往往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且技术要求高”,3D打印行业博客着重指出。
该博客透露,这款空气取水装置采用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使用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G)材料进行3D打印,不透明盖体则采用立体光刻(SLA)技术制作。
从设计图稿来看,尚未明确装置中哪些非3D打印部件需要单独采购。例如文献显示该设备核心采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这种多孔材料如同微观海绵,顶部开启时能吸附水分子,关闭时则使水汽凝结并滴入容器独立舱室。
根据展示的技术资料,该装置据称每日可完成12次冷凝循环,每两小时可获取500毫升(约17液盎司)饮用水,由此实现日均六升的产水量。设计者宣称该设备可满足四口之家的洁净用水需求(按人均每日1.5升维持水合作用计算),实际需求还会因个体体型、日常活动量及居住环境而异。
3D打印技术因其众所周知的快速原型制作优势和灵活性成为本项目核心技术,模块化设计也便于清洁维护。两位毕业生认为,3D打印技术有望推动该设计在全球范围的普及推广。
尽管这项应对迫切需求的解决方案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设计者坦言当前设计仍处于原型阶段。他们期待未来此类设备“能够扩展至服务整个社区”。这并非首次利用3D打印技术解决水资源安全问题的研究——3D打印行业博客曾报道过通过3D打印塑料板过滤水源并利用阳光消灭微生物的先期研究,另有学者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反渗透法(一种广泛使用的海水淡化和净水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