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确实有这习惯。常常需要些白噪音来哄大脑入睡。而获取这种“背景音糊”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在YouTube上播放一部配有低沉旁白的长篇纪录片。

Cover Image

近一个月来,无聊历史(Boring History)频道充斥着我的睡前时光。毕竟这个频道充斥着AI生成的、长达数小时的视频,它们完美履行了使命:说服我过度活跃的大脑进入睡眠。

然而这种看似无害的助眠方式却存在严重隐患:人们在入睡时正被灌输失实信息,这些信息扭曲了整个历史认知体系。

比如有期视频讲述中世纪农民如何熬过寒夜,但在播放约1小时15分钟后突然出现错乱:先是提到都铎王朝那位不知餍足的亨利八世(Henry VIII)被杀害的妻子,随后又突兀地转向北美殖民地话题。

“最终,安妮·博林(Anne Boleyn)以另一种方式获得永生。并非因她幸存于世,而是因她对历史不可磨灭的影响。滋滋滋滋滋滋......”旁白出现电子杂音,“到1770年代初期,北美殖民地如同置于烈火上过久的炖锅般沸腾不已。”

这期视频来自名为不眠历史学家(Sleepless Historian)的频道。类似频道层出不穷:睡前历史趣谈(Boring History Bites)入眠前历史(History Before Sleep)催眠历史学家(The Snoozetorian)困倦历史学家(Historian Sleepy)以及梦境历史(Dreamoria)

平心而论,这类内容虽颇具娱乐性,堪称完美的入眠背景音,但很可能未经严格事实核查。通过潜意识的暗示传递——即运用隐藏的视觉或听觉刺激在无意识状态下影响行为——它们可能扭曲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睡意渐浓,我们的大脑会更容易吸收这类暗示信息。

此外,海量存在的此类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贬损了真正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的付出——他们在YouTube发布每个经过严谨考证的视频都需要投入数百小时心血。


文章标签: #AI历史 #错误信息 #潜意识暗示 #YouTube #历史认知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