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希望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就是将半导体制造业回流本土。近几个月来,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已推出潜在的芯片关税政策,旨在推动更多半导体制造产能回归美国。

Cover Image

2024年8月下旬,政府采取了一项前所未有的举措:将原本用于支持国内半导体制造的政府补助金,转换为对英特尔公司(Intel)10%的股权持有。该协议规定,若未来五年内英特尔对其晶圆代工业务(为国际客户生产定制芯片)的持股比例低于50%,美国政府将获得额外股权。

但英特尔并非美国唯一的半导体企业,也非唯一在海外生产芯片的公司。为何它成为特朗普政府人工智能战略的核心?让我们深入剖析。

产业背景回溯

2021年3月,英特尔启动晶圆代工业务,并承诺投入20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新建两座芯片制造厂。一年后,公司宣布以54亿美元收购定制代工企业高塔半导体(Tower Semiconductor),但因监管问题受阻,最终于2023年8月取消交易。

此后英特尔代工业务增长乏力,业内传闻其难以获得大客户订单。2024年,时任首席执行官帕特·盖尔辛格(Pat Gelsinger)宣布将代工部门转型为独立子公司。彼时董事会要求彻底分拆该业务,公司却同时面临增长放缓、成本削减与大规模裁员困境。

转机出现在2024年11月:英特尔通过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获得78.6亿美元联邦补助金。但仅一个月后,盖尔辛格突然宣布退休。

陈立武的回归与震荡

2025年3月初,英特尔宣布前董事陈立武(Lip-Bu Tan)回归出任首席执行官。他立即推行以业务聚焦、剥离非核心单元和大幅精简人员为核心的重组计划。7月,公司宣布缩减包括280亿美元俄亥俄州晶圆厂(已延期)在内的制造项目。

数周后政治风波骤起。8月6日,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致信英特尔董事会,质询陈立武与中国的关系,特别提及他执掌十余年的铿腾电子科技(Cadence Design Systems)——该公司曾因违反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向中国军校出售技术遭指控。8月7日,特朗普直接要求陈立武“立即辞职”,指控其存在“重大利益冲突”但未提供证据。

翌周,陈立武赴华盛顿与特朗普会谈,商讨政府与英特尔合作实现芯片制造回流计划。随后即传出美国政府考虑持股英特尔的传闻。8月18日软银集团(SoftBank)宣布对英特尔投资20亿美元。四日后,美国政府正式公布与英特尔的股权协议。

目前该协议保障英特尔如期获得补助金,特朗普政府声称将作为被动投资者与英特尔利益保持一致。但这是否真能助力英特尔突围?未来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


文章标签: #美国政府 #英特尔 #半导体 #AI战略 #制造业回流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