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电子时报》与《日经亚洲》报道,台积电将在其2纳米芯片生产线中全面停用中国制造的设备。这一转变正值美国立法者推动《芯片设备法案》之际,该提案将禁止获得美国补贴的企业购买来自“受关注外国实体”的设备,包括中微公司(AMEC)和迈创技术(Mattson Technology)等中国企业。

Cover Image

《日经亚洲》指出,虽然台积电早期先进工厂曾采用中国设备,但随着新竹和高雄的2纳米生产线扩产(亚利桑那州工厂将后续跟进),该公司现仅认证日本、美国及欧洲的设备供应商。此举确保其最先进的制造工厂能规避美国潜在限制,当前联邦补贴正成为全球扩张的关键因素。

2纳米制程对台积电而言标志着重大技术转折。作为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商,其首次采用全环绕栅极(GAA)晶体管技术的2纳米(N2)制程,是自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以来芯片行业的首次重大结构革新,预计未来数月内将投入量产。

据台积电宣称,2纳米制程将实现“全节点升级”:性能提升10%至15%,功耗降低25%至30%。在此关键技术转型期,台积电对设备供应商的选择已对良率等因素产生重大影响,如今公司更需在保障美国市场准入、安抚苹果与英伟达等客户免受政治干扰之间寻求平衡。

《日经亚洲》聚焦中国设备出局的同时,《电子时报》则揭示了更广泛的供应链焦虑。据报道,台积电已启动对台湾本土设备及材料供应商的审核,重点关注利润率及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毛利率远高于台积电自身58%基准线,或严重依赖中国业务的供应商,可能被排除在2026年核准供应商名单之外。据悉部分企业已因此丢失订单,这暗示台积电正借地缘政治契机,同步实现与美国政策对接并强化对供应商成本与风险管控。

综合来看,两份报告表明供应链正在双重维度上重构:一方面,台积电通过切断与中国设备的联系以规避华盛顿限制,维持补贴资格;另一方面,该公司似乎借势重塑本土供应链格局,优先选择符合其财务与地缘战略的供应商。

这标志着台积电与供应商的脱钩并非完全出于政治考量,同时也是巩固其对供应商议价能力的手段。通过实施利润率管控和降低对中国企业依赖,台积电在帮助合作伙伴保持竞争力的同时,确保自身不触及监管红线。风险在于部分台企可能加速转向中国市场,加剧台积电竭力弥合的产业分化。

最终,2纳米竞赛不仅由晶体管物理驱动,更受到政治经济学的深刻影响。我们仍将如期获得更快速、更高效的芯片(但愿如此),但供应链正收缩至更具政治可接受性的有限玩家阵营。


文章标签: #台积电 #芯片制造 #供应链 #地缘政治 #2纳米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