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金猎人机甲定制动作游戏《Bounty Star》10月23日发售,驾驶机甲执行正义,体验老兵机师的破旧车库生活
阅读全文

锤刻创思寰宇网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对《芯片与科学法案》始终持否定态度。这位美国总统在三月向国会发表的演讲中明确表示要取消该补贴:“你们的芯片法案糟糕透顶。我们投入了数千亿美元,却毫无意义。”他随后提议将原计划520亿美元的补贴资金转而用于削减国家债务。
值得提及的是,当时这位总统甚至还不了解英伟达究竟是何方神圣。如今时过境迁,美国与中国正展开先进制造本土化竞赛——台积电承诺投入1650亿美元,美光科技也承诺投入2000亿美元在美国本土建设晶圆厂。
在这场博弈中,交织着复杂的政治运作、迫在眉睫的关税威胁,以及专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爆炸式增长。此刻美国政府正在思考:若将芯片法案专项资金转为对企业投资以强化美国先进制程制造能力,将会产生何种效应?
所有这些因素都将英特尔推至聚光灯下。这家曾经辉煌的“蓝色巨人”正落后于竞争对手并持续失血。该公司已完全取消20A制程节点,将重心转向更新的18A和14A节点——前提是能通过吸引大客户维持生产。
作为重要支撑,英特尔根据芯片法案获得了78.6亿美元补贴及最高110亿美元贷款。但随着美国政府正式考虑斥资100亿美元入股该公司,这可能标志着资金使用方式将发生根本转变。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正在探索以股权置换替代直接拨款的新模式。他在接受CNBC采访时强调:“我们必须在本土生产芯片,不能依赖距我们9500英里、距中国仅80英里的台湾地区。不能让99%的高端芯片都在台湾制造,我们要实现本土化。”
在质疑芯片法案资金如何实质回馈纳税人时,他直言:“...我们应该获得股权回报。我们将交付资金(拜登政府已承诺的款项),通过获取股权为美国纳税人创造收益,而非单纯发放补贴。”
虽然这对英特尔具有战略意义,但纵观芯片法案受益者名单,情况显然更为复杂。芯片法案的资助范围广泛,既涵盖射频电子设备中小型制造商,也惠及行业巨头:包括英特尔、台积电的Fab 21项目、美光的超级晶圆厂、三星在德州泰勒市的设施、德州仪器在犹他州与德州的工厂,以及格罗方德在纽约州和佛蒙特州的生产基地。
美国不可能对所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企业所有者也不会轻易允诺。以占韩国GDP显著比重的三星为例,其所有者绝不会为美国投资出让股权。即便可行,韩国政府等实体势必深度介入,使谈判复杂化。
不过机会之窗已然开启,尤其对急需资金注入的私营企业而言。但代价高昂:部分国有化的具体形态尚不明确。对英特尔而言,政府参股或许有助于吸引大型晶圆代工客户。
台积电本身就是多地区政府参股的私营企业——争议领土台湾地区持有其少数股份,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也是股东之一。因此多国政府持有半导体巨头股权并非新鲜事。但涉及美国直接投资时,任何协议都需事先征得股东同意。
台湾经济部长郭智辉(通过路透社)表示:“我们将与台积电股东国发会进行磋商。需要时间深入理解美国商务部长的言论内涵并开展评估。”
无论特朗普政府将芯片基金转化为股权投资的努力结果如何,这都将面临重大挑战——特别是考虑到潜在涉及企业存在的多重复杂性。这究竟是真实战略,还是美国的武力恫吓?白宫对芯片资金的运用策略正逐渐清晰。尽管卢特尼克等政府官员力推此倡议,但也可能只是美国试图夺取半导体行业主导权以压制中国的策略。这些构想能否落地见效,仍有待观察。
出口管制已禁止向中国销售高性能AI芯片(尽管据传B30A许可证仍在审批中),美国的下一步行动可能是通过激进股权投资培育本土半导体产业——此举更似风险投资公司而非政府行为。
这种部分国有化的讨论令人联想到正面临本土半导体挑战的中国(该国目前无法合法获得阿斯麦的EUV光刻机)。但无论局势如何发展,都凸显出美中共同面临的困境:两国目前都无法实现台湾台积电级别的先进制程量产,降低对境外半导体依赖已成为双方明确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