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Panther Lake曝光,12核无超线程,基础频率3.0GHz
阅读全文

锤刻创思寰宇网
开发商Sotenbox于8月15日启动了行星模拟游戏《Planetary Life》(行星生命)的抢先体验计划,登陆平台为PC(Steam)。
《Planetary Life》是一款塑造行星并守护生命的沙盒模拟游戏。玩家能够改变行星环境并孕育生命。行星采用自动生成机制,模拟了板块运动、海拔、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力等多重要素。各要素间存在动态交互关系,环境会随时间推移持续演变。玩家既可静观其行星变迁,亦可随心进行干预。本作致力于让玩家体验守护生命、感受时光缓缓流淌的治愈体验。
游戏过程中需消耗Cosmic Energy(宇宙能量)来干预行星。该能量会随时间自然累积,也可通过完成特定任务获取奖励。任务目标包括“将行星温度调整至特定范围”或“使行星生命数量达到100个”等,培育生命并推动其进化是本作的核心目标。
消耗宇宙能量后,玩家可召唤陨石雨、引发地震或龙卷风。在缺乏水源的荒芜行星上生命无法诞生,若想用海洋覆盖行星,可通过撞击富含水分的彗星来创造海洋。值得一提的是,陨石与自然灾害即使没有玩家操作也会小概率自然发生。
同样通过消耗宇宙能量,玩家也能直接创造生命。生命形式主要分为动物、植物和真菌三大类,初始阶段仅能生成最原始的形态。生命体会随时间推移增殖并发生突变。当前行星上存活的生物物种可随时通过图鉴系统查阅。
生命体拥有Complexity(复杂度)、Life(生命值)、Temperature(适温范围)、Attack(攻击力)、Defense(防御力)、Speed in ground/water/air(陆行/水生/飞行速度)以及Sight(视野)等属性,同时还具备食性、繁殖方式等特性。生命会在适宜环境中自然繁衍,但若因竞争者驱逐、环境剧变导致适应失败、生存竞争落败或食物短缺无法获取能量时,物种将会灭绝。当然,陨石撞击或自然灾害也可能导致大范围生命集体消亡。
玩家还可自主调整生命体的分布位置。当陨星即将撞击特定区域时,可通过转移操作保护珍贵物种。更可将不同生命体重叠放置,实现物种融合实验。
此外游戏还提供调节地核温度、降水量等环境参数的功能,以及自由设计生命形态的创造工具,赋予玩家多维度干预行星的手段。是静观生命自然演变,还是积极介入改造进程,完全取决于玩家抉择。
本作发布后持续获得高度评价,截至撰稿时Steam用户评测数量虽未达庞大规模(96篇),但其中94%为好评,荣获“特别好评”标识。作品以其对行星与生命系统的高度自由干预机制,及动态生命进化观测体验深受赞誉。评论区多见对自由玩法的盛赞,亦有玩家将其与Maxis开发、2008年问世的《SPORE(孢子)》相提并论。鉴于游戏刚进入抢先体验阶段,玩家对计划中即将实现的“文明”阶段等未来扩展内容充满期待。
开发方Sotenbox是西班牙游戏开发者pitxardo独立运营的个人工作室。此前曾推出Android平台钻探游戏《Manic Driller》,以及防止学生无聊瞌睡而设计的趣味历史概要游戏《Turbo History》等多款免费作品。本作是其Steam首发作品,堪称开发者职业生涯的“进化”雄心之作。
抢先体验周期未设时限,开发团队表示将广泛收集创意反馈,持续扩充游戏内容与完成度。当前版本已实现从原始生命到复杂多细胞生物的进化阶段,未来重大更新计划纳入智慧生命建立“文明”的新阶段。
《Planetary Life》现正于PC(Steam)平台开展抢先体验,同步推出发布纪念促销活动,截至8月23日可享17%off折扣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