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动作片翻红,汤姆克鲁斯侠探杰克限免热播
阅读全文

锤刻创思寰宇网
普萨研究(Prusa Research)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约瑟夫·普萨(Josef Prusa)宣称“开源硬件桌面3D打印已死”。这位手臂纹着开源标志的企业家做出如此表态令人震惊,但事实确是如此。他将中国3D打印产业的崛起及该国宽松的专利体系列为主要痛点。
这位在“布拉格发霉地下室用披萨盒包装打印机框架”起家的创业者,近期系统阐述了对开源硬件消亡的思考。普萨研究曾以开源哲学为荣,主张企业与个人共享研究成果以推动行业共同发展。但这一运动直到2009年核心技术专利过期后才真正兴起——这些由发明家斯科特·克伦普(Scott Crump)申请的专利,使得其创立的斯特塔西(Stratasys)在1980年代垄断工业级3D打印数十年。开源爱好者对专利制度的抵触,正源于这段被少数企业把持的历史。
初代Original Prusa i3是纯粹的开源典范:UltiMachine主板、LDO电机、E3D V6热端、猫头鹰风扇和明纬电源的logo齐聚机身。Prusa MK2与MK3更成为开源社区的璀璨明珠,却也成为被复制的温床。2017年,托马斯·桑拉德(Thomas Sanladerer)在机器发布仅九个月后,就拍摄了低成本克隆MK2的系列视频。他在片头戏称“普萨会因此恨我”,但完全开源的特性使这既合法又充满趣味。
当约瑟夫公开哀叹开源消亡时,普萨研究已悄然筑起新技术护城河。革命性的Nextruder喷头凭借新型传感器和定制喷嘴设计保持专利封闭,先后应用于Prusa XL、MK4和Core ONE。后两者采用“混合开源”模式:开放打印件STL文件,但扣留电子设计图稿。
转折点何在?普萨在博文中将矛头指向中国政府——2020年将3D打印列为“战略产业”后,中国企业获得政府保护与经济扶持,旨在夺取全球技术领导权。他引用荣鼎集团研究报告,详述中国通过补贴、税收优惠及低于市场的融资渠道扶持制造业。简言之,在中国生产3D打印机成本极具优势。
普萨研究同时注意到中国3D打印专利激增。由于专利具有地域性,而开源依赖道德自律,据其数据显示:在中国申请专利仅需125美元,但无效宣告需耗费1.2万至7.5万美元。中国企业正将开源成果据为己有,虽不能阻止普萨生产,却可将其挡在中国市场外。更严峻的是,若有人以中国专利为现有技术在美国申请专利,企业将面临高昂的法律纠错成本。
普萨特别指出,其2016年开源的MMU多色模块设计,近期被纵维立方(Anycubic)用于Kobra 3 Combo并获美国专利。耐人寻味的是,该设计还启发了拓竹科技(Bambu Lab)早前推出的A1/A1 Mini多色方案。而拓竹目前正与行业鼻祖斯特塔西展开专利鏖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