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商用光盘(CD)诞生43周年纪念日。1982年的今天,宝丽金(Polygram)德国工厂率先压制了瑞典乐队阿巴合唱团(Abba)的专辑《访客》(The Visitors)。这种数字格式后来以当时难以预料的方式席卷全球,成为多媒体个人电脑时代的基石。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5G和光纤数字流媒体时代,CD既未完全取代黑胶唱片在发烧友心中的地位,仍有部分音乐人坚持发行实体CD。

Cover Image

实际上,在首批商用CD面世的43年前,相关研发工作早已启动。多方资料显示,索尼(Sony)与飞利浦(Philips)于1979年联手开发数字音乐光盘。早期原型采用11.5厘米直径设计,可存储一小时音乐内容,飞利浦甚至为此准备好了生产线。但最终确定的12厘米直径与74分钟容量规格,据传是为了完整收录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任索尼总裁大贺典雄(Norio Ohga)最钟爱的音乐作品。另有说法称,这一时长标准源自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的艺术追求,或为完整呈现威廉·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1951年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录音(全长74分钟)。

1980年6月,CD音频红皮书标准正式确立。阿巴合唱团访客》专辑于1982年8月投入生产,但直到1983年3月才以CD格式上市销售。而美国首张商业发行的CD专辑,普遍认为是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1984年9月推出的《生于美国》(Born In The U.S.A.)。据Statista统计,2000年美国CD专辑年销量达到顶峰,约9.43亿张。此后虽经历市场急剧萎缩,但2020年触底后已出现小幅回暖。

对计算机爱好者而言,1985年问世的CD黄皮书标准比音频标准更具里程碑意义——该标准首次实现了光盘存储二进制数据的功能。1988年诞生的ISO 9660标准进一步为CD-ROM定义了文件系统结构。1992年民用CD刻录机面世,90年代后期随着价格亲民化、接口标准化和软件普及化,光盘最终成为大众数字存储与数据共享的重要载体。

如今使用CD的行为在2025年听起来已近乎古董,就像当年软盘的使用场景。但仍有乐迷执着于实体CD而非数字平台(甚至黑胶唱片),这种需求或许促使像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这样的音乐人,为其新专辑《折磨诗人俱乐部》(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推出近20种实体版本(含CD、黑胶唱片甚至磁带),若计入数字版本则多达36种。目前通过亚马逊等平台,用户仍可以27美元的价格购买LG等品牌的外置USB光驱,继续读取或刻录各类光盘介质,便于查阅历史档案或重新抓取旧音乐收藏。


文章标签: #CD #音乐 #科技 #历史 #存储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