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关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对电网电力需求的最新报告指出,随着亚马逊(Amazon)谷歌(Google)微软(Microsoft)等公司扩张数据中心,个人和小企业的电费可能大幅上涨。《纽约时报》报道称,到2028年,美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占比可能从两年前的4%激增至12%。更关键的是,科技巨头们正在自建发电厂,同时扮演电力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双重角色,这种模式正在彻底重塑美国电力市场。报告警告,小企业和家庭用户可能因此面临不成比例的电费飙升。

Cover Image

数据显示,2023年由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运营的数据中心消耗了全美4%的电力,而联邦政府预测这一比例将在2028年攀升至12%。由于人工智能运算的能耗远超视频流媒体或常规云端服务,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Andy Jassy)公开承认,电力供应已成为制约数据中心扩容的主要瓶颈。

巨大的电力需求不仅对电网造成空前压力,更迫使科技企业涉足发电领域。目前它们采用可再生能源、燃气轮机或柴油发电机等多种方式,未来甚至计划运营核电站。部分企业已将富余电力投入批发市场——过去十年相关销售额达27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收入产生于2022年后。在某些地区,这些科技公司的发电规模已比肩传统公用事业公司,从而获得对电力供应和定价的双重影响力。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存在显著波动性:当训练任务达到检查点时,负荷可能瞬间从峰值跌至谷底。这种剧烈波动可能危及电网稳定——电压或频率即使仅变化10%也可能损坏电子设备或触发保护系统。例如微软Azure设施若突然降低耗电量,可能引发连锁断电。虽然目前通过虚拟负载暂时缓解了问题,但根本性的电网扩容挑战依然存在。

无论超大规模云服务商选择自主发电还是外购电力,其需求都在倒逼电网扩建。核心争议在于:谁该承担扩容成本?若升级速度跟不上需求,可能导致停电事故,使工业用户面临限电风险。公用事业行业警告,科技公司可能过度预订容量,最终由普通用户为闲置基础设施买单。典型案例是独角兽利益集团(Unicorn Interests)2013年在弗吉尼亚州的数据中心项目延期四年,导致价值4200万美元的变电站和输电升级设施长期闲置,周边用户为此承担了数百万美元损失。

在俄亥俄州,美国电力公司(AEP)提议对数据中心和加密货币矿场设立单独费率类别,要求其无论是否使用都需支付至少85%的申请容量费用。科技公司则提出75%的“照付不议”方案,主张与其他大型工业用户平等对待。今年初,俄亥俄州公用事业委员会一致支持公用事业公司的提案,但云服务商已提起上诉,认为该决定既违法也不合理。

随着公用事业公司斥巨资扩建电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用电激增正推高家庭和小企业的电费账单。这引发消费者权益组织和立法者质疑:普通纳税人是否应该为人工智能行业的扩张买单?

《纽约时报》统计,自2020年以来,美国居民平均电价已上涨超30%。卡内基梅隆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联合研究预测,到2030年全国电价可能再涨8%,而弗吉尼亚等州涨幅或达25%。报告显示,俄亥俄州普通家庭自6月起每月电费至少增加15美元,这与新建数据中心带来的需求直接相关。当地还有一座闲置的500兆瓦变电站,原计划为英特尔(Intel)硅心产业园供电,因项目推迟至2030年代而闲置——若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该设施可能重新启用。

最终,美国消费者可能为ChatGPT类服务支付双重费用:先是OpenAI的订阅费,再是为支撑微软Azure服务器运行所支付的电网扩容成本。


文章标签: #AI电力 #电费上涨 #数据中心 #电网扩建 #科技巨头

负责编辑

  菠萝老师先生 

  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意义地生活,因为在生命的尽头,衡量的不是你活了多少年,而是你如何度过这些年。